[实用新型]含浸机之预含浸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026675.0 | 申请日: | 201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2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聂于旗;林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宏仁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4 | 分类号: | B29C70/5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浸机 预含浸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含浸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含浸机之预含浸轮结构。
背景技术
含浸机是制作印刷电路板过程中的重要处理设备之一,利用含浸机可将玻纤布含浸树脂,然后经过烘烤制成所需的半固化片,具体包括有预含浸、含浸、烘干、冷却等工序。
如图1所示,其显示的是含浸机的具体结构,玻纤布30′首先进入装有树脂的预含浸槽20′中进行预含浸,该预含浸槽20′中设置有预含浸轮10′,玻纤布30′从预含浸槽20′出来再进入同样装有树脂的含浸槽40′中进行含浸,该玻纤布30′从含浸槽40′中出来以后先后经过第一烤箱50′和第二烤箱60′进行烘干,最好再进行冷却而得到所需半固化片70′。但传统上含浸机使用的预含浸轮10′结构比较单一,如图2,该预含浸轮10′的轮部11′表面光滑,在玻纤布30′进行预含浸过程中,玻纤布30′的一部分压于轮部11′表面上,由于轮部11′和玻纤布30′为面与面接触,这就使得与轮部11′接触的玻纤布30′预含浸效果不佳,甚至有时候无法预含浸。因此,该表面光滑的预含浸轮10′会使得玻纤布30′预含浸不彻底、质量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浸机之预含浸轮结构,其具有将玻纤布预含浸彻底,提高玻纤布预含浸质量之功能,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含浸机之预含浸轮结构,包括有一轮部以及于轮部两端面中心分别延伸出一转轴,该轮部为圆柱体,并且表面为雾状的粗糙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雾状为复数个凹槽纵横交错而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主要系通过将预含浸轮的轮部表面设计成雾状结构。相对传统之光滑表面的预含浸轮结构而言,此种表面雾状的预含浸轮结构使得树脂通过凹槽渗入,玻纤布于预含浸槽内预含浸更加彻底,效果更佳,进一步提高预含浸的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含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之预含浸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预含浸轮 11、轮部
111、凹槽 12、转轴
10′、预含浸轮 11′、轮部
20′、预含浸槽 30′、玻纤布
40′、含浸槽 50′、第一烤箱
60′、第二烤箱 70′、半固化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该预含浸轮10包括有一轮部11,该轮部11为圆柱体,并且于该轮部11的表面上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复数个凹槽111形成雾状的粗糙表面。该轮部11的两端面中心分别延伸出一转轴12。如图1所示,预含浸轮10置于含浸机的预含浸槽20′内,并且可绕预含浸轮10的中心轴线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系通过将预含浸轮10的轮部11表面设计成雾状的粗糙表面结构。相对传统之光滑表面的预含浸轮10′(如图2)结构而言,此种表面雾状的预含浸轮结构使得树脂通过凹槽111渗入并带起更多的树脂,进而使得玻纤布30′经过预含浸轮时预含浸更加彻底,效果更佳,进一步提高玻纤布的浸润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宏仁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宏仁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266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