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031414.8 | 申请日: | 201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1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史昊翔;史宗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昊翔;史宗敬 |
主分类号: | F01N1/10 | 分类号: | F01N1/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刘熙 |
地址: | 41000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车用消声器。
背景技术
车辆,特别是工程车辆所使用的消声器均是一管一室结构,即在管状的消声室内设置消声管。这种消声器的消声效果有限,尽管可以达到114——124分贝的国家标准,但是不能达到96分贝的欧洲标准。为了更环保,有必要对现有车用消声器进行改进,以进一步降低噪音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声效果更好的车用消声器。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是:车用消声器,包括一壳体,壳体内设有至少两个消声室,其中第一消声室内设有分布消音孔的进气管,第二消声室内设有分布消音孔的排气管,进气管与排气管相互垂直设置,第一消声室和第二消声室之间的隔板上设有通气孔。
所述壳体内靠近上底和下底处均设有分布消音孔的消声板。
在所述消声板和壳体之间设有隔音材料。
所述消声室为三个,第一消声室和第二消声室位于壳体内的上部,第三消声室设在壳体内第一消声室和第二消声室的下方,第一、第二消声室和第三消声室之间的隔板上分布有消音孔,设置于第二消声室内的排气管的一端伸入第三消声室内,第一消声室与第三消声室之间的隔板上设有通气孔。
所述第三消声室由纵隔板分隔成两个消声室分别与上方的第一和第二消声室对应,纵隔板上设有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壳体内设有多个消声室,进气管和排气管相互垂直设置,使得气道加长并形成多个弯道,汽车排放的气体进入消声器后,延长通过时间,而且多次改变方向,达到较好的消声效果。壳体内靠近上底和下底处设置分布消音孔的消声板及在消声板和壳体之间设置隔音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消声效果。本实用新型经测试,可以达到和低于96分贝,基本达到欧洲标准,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114——124分贝。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车用消声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一壳体4,壳体4内设有两个消声室1、8,其中消声室1内水平设有分布消音孔3的进气管2,消声室8内设有分布消音孔3的排气管7,排气管7与进气管2垂直,消声室1和消声室8之间的隔板10上设有通气孔9,壳体4内靠近上底和下底处均设有分布消音孔3的消声板6,在消声板6和壳体4之间设有隔音材料5。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车用消声器的消声室为三个,消声室1和消声室8并排位于壳体内的上部,消声室13设在壳体内消声室1和消声室8的下方,消声室1、8和消声室13之间的隔板11上分布有消音孔3,设置于消声室8内的排气管7的一端伸入消声室13,消声室1与消声室13之间的隔板上设有通气孔12。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车用消声器的消声室为四个,位于消声室1和消声室8之下的消声室由分布消音孔3的纵隔板14分隔成两个消声室16、17,它们分别与上方的消声室1、8对应,纵隔板14上设有通气孔15。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来自车辆发动机排放的废气进入消声器后按箭头方向流动,经过不断变向、变速、产生节流、副涡流、扰流等作用,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昊翔;史宗敬,未经史昊翔;史宗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314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