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切线泵泵体的蜗壳式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32965.6 | 申请日: | 2010-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5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锡淼;张培富;张新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6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叶克英 |
地址: | 20181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线 泵泵体 蜗壳式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体的壳体结构,特别是一种切线泵泵体的蜗壳式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切线泵的泵体均采用的是环形同心壳体,这种形式的壳体结构简单,便于铸造、加工和检验,特别是对于铸造、加工比较困难的尺寸较小的泵体时,此种结构有着很明显的优势。但当泵为高比转数泵即大流量低扬程泵时,泵的尺寸相对较大,此时泵的铸造、加工已不再成问题,而由于环形同心壳体的流道断面及出口喉部断面面积过小而导致液体不能及时的流出泵体,最终形成泵的压力偏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将造成泵的效率偏低而损耗能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高比转数切线泵在采用原有的环形同心壳体时由于流道过流面积过小、液体无法及时流出泵体而导致泵的压力偏低、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切线泵泵体的蜗壳式结构。本实用新型设计切线泵泵体的蜗壳式结构,包括泵体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泵体的壳体为蜗壳式泵体,泵体的壳体内部的流道断面的面积从泵体的壳体的起点沿液体的流动方向至出口渐增。泵体的壳体内部的流道断面形状从起点的扁平状渐变为出口处的圆形。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蜗壳式泵体的出口喉部断面面积大于环形同心壳体出口喉部断面面积,液体可以及时的流出泵体,压力损失较小,即压力较高。蜗壳式泵体的各个断面相对于环形同心壳体的各个断面面积较大,这样一样液体流速较小、冲击较小,从而损失较小、效率较高。由于蜗壳式壳体的断面面积是逐步均匀增大的,流速稳定,液体的流动状态相对问题,这样的话液体的水力损失就较小,从而泵的效率得到提高。当泵的流速较低、流速稳定、流动状态稳定时,泵的运行状态就相对稳定,运行平稳可靠、噪声较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CC剖面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DD剖面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FF剖面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包括泵体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泵体的壳体1为蜗壳式泵体,泵体的壳体1内部的流道断面的面积从泵体的壳体1的起点沿液体的流动方向至出口渐增。泵体的壳体1内部的流道断面形状从起点的扁平状2渐变为出口处的圆形3。
由于泵体的壳体1内部的流道断面形状从扁平渐变为圆形3,且其流道断面的面积从泵体的壳体1的起点沿液体的流动方向至出口渐增。相对于原来的环形同心壳体,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的各个流道断面面积大于相同处的环形同心壳体的断面面积,液体可以及时的流出泵体,压力损失较小,即压力较高,这样一样液体流速较小、冲击较小,从而损失较小、效率较高,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流道断面面积是逐步均匀增大的,流速稳定,液体的流动状态相对问题,这样的话液体的水力损失就较小,从而泵的效率得到提高。当泵的流速较低、流速稳定、流动状态稳定时,泵的运行状态就相对稳定,运行平稳可靠、噪声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329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烹饪机的万向联轴器
- 下一篇:一种植骨材料送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