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移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033166.0 | 申请日: | 201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6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邹灵;李玉仁;项金辉;顾正荣;孙雪松;徐希峰;沈俊峰;朱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石井畜牧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5/06 | 分类号: | B25J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段成云 |
地址: | 20161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移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移蛋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移蛋机存在工作步骤易出错,吸蛋效果不佳,清洗不便,机架等易锈蚀,台面不光滑等缺点。
1、传统的移蛋机经常会忽略许多吸蛋过程中种蛋的安全问题,因此常常会发生如蛋托未到位时,工作腔即下移;出雏篮未到位时工作腔即下移;甚至工作腔碰到异物时,气缸仍带动工作腔运动等。这些都会导致种蛋,甚至操作人员受到伤害。
2、传统的移蛋机经常会由一个,甚至几个鸡蛋吸不上工作腔,或者吸力不够,工作腔移动时发生掉蛋这些情况。
3、传统移蛋机工作腔用螺栓固定,每次清洗都需拆除清洗消毒,及其不便。
4、传统的移蛋机机身未采用全不锈钢材质,在室内湿度大的情况下长期使用会有腐蚀情况产生。
5、传统的移蛋机台面用不锈钢等材料制作,使整机笨重。而且在多次使用中会出现明显划痕,导致表面不光滑,操作不方便等情况出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自动移蛋器。
本实用新型首要目的是彻底解决掉蛋等种蛋安全问题。还能够节省人力成本,防止非人为的机械故障,减小清洗难度,防止机器老化等问题。
一种自动移蛋器包括:不锈钢机架、鼓风机、自动换向机构、工作腔、吸盘、配重压块、气缸、尼龙台面、出雏篮轨道,吸盘呈中空波纹状,斜边上端宽度大于下端宽度,斜边上端之间夹角为α,斜边下端之间夹角为β,β变大,β>α。
所述不锈钢机架是移蛋机的整体框架。
所述鼓风机和电控部分位于不锈钢机架的底部。
所述鼓风机通过波纹管连接到的自动换向机构;再由波纹管连接到的工作腔。
所述工作腔分为上下两部分。
所述工作腔、吸盘、气缸位于不锈钢机架的上部,吸盘的下部为斜边。
所述吸盘位于工作腔一端的下面,配重压块邻近吸盘,配重压块一部分穿过工作腔,另一部分在工作腔的上面,配重压块卡紧在工作腔上。
所述尼龙台面、出雏篮轨道位于不锈钢机架的中部。
所述快速夹具、工作腔移动轨道位于工作腔的上面,快速夹具位于工作腔一半的中部,工作腔移动轨道位于工作腔另一半的中部。
所述不锈钢机架使用304不锈钢材质。
有益效果
1、改进了外形结构,增加了保护探头,防止工作步骤易出错的问题。
2、重新计算了鼓风机工作压力,修改了吸盘结构,使吸盘能更完美地贴合种蛋防止种蛋吸不上和工作过程中掉蛋等问题。
3、工作腔做成上下两部分,使用快速夹具连接,四周贴密封条密封。这样使得拆除清洗非常方便。
4、机架全部使用304不锈钢材质;鼓风机外加放罩壳,彻底避免生锈,使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5、机器台面使用尼龙材料,表面光滑耐磨,且反复摩擦冲洗后有越磨越光的特点,让长时间使用后还能保持光亮。
附图说明
图1a表示移蛋机整体正视图;
图1b表示移蛋机整体侧视图。
图2a表示工作腔顶视图;图2b表示工作腔正视图;图2c表示工作腔侧视图;图2d表示图2b工作腔的顶视图;图2e表示图2d工作腔的侧视图;图2f表示工作腔吸盘放大图。
图3表示吸盘的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1b中,
移蛋机包括:不锈钢机架1、鼓风机2、自动换向机构3、工作腔4、吸盘5、配重压块6、气缸7、尼龙台面8、出雏篮轨道9、电控部分10。吸盘5呈中空波纹状,斜边15上端宽度大于下端宽度,斜边15上端之间夹角为α,斜边15下端之间夹角为β,β变大,β>α。
不锈钢机架1是移蛋机的整体框架,鼓风机2和电控部分10位于不锈钢机架1的底部,鼓风机2通过波纹管14连接到的自动换向机构3;再由波纹管14连接到的工作腔4,工作腔4分为上下两部分。
自动换向机构3,用于改向为吸蛋状态。工作腔4、吸盘5、气缸7位于不锈钢机架1的上部。配重压块6邻近吸盘5。气缸7带动工作腔4上下移动;电控部分10。
尼龙台面8、出雏篮轨道9位于不锈钢机架1的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石井畜牧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石井畜牧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331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