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架桥梁桥面排水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033281.8 | 申请日: | 201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5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D19/08 | 分类号: | E01D1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架桥 桥面 排水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架桥梁排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高架桥梁桥面排水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架桥梁排水系统一般是在桥墩附近设置桥面雨水井,将其与排水管连通,再接入地面排水系统中。当高架桥下为河道时,往往将桥面雨水直接排入河道中。
现在人们保护生存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已经意识到水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采用截流污水、处理污水、控制雨污水排放、疏浚湖底淤泥、引清冲洗等技术手段,禁止直接向河道或湖中排放含表面活性剂的废水,以治理和保护水环境。但是,众所周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单单靠治理是不够的。日常的生活和建设都应该对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海及其支流,以及支流的支流加以重视和保护。
桥面雨水并不“洁净”,也难免会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源存在。其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日积月累会增加“面源污染”的负荷比重,对水环境保护不利。但以往的桥梁设计包括桥面排水结构设计中,桥面雨水井间距、管道直径等参数的选取都由高架上汇水面积决定的,往往间距在20m~30m之间,排水管直径160mm。而跨过一条河或一个控制排水区域一般要上百米甚至几百米。故现有的桥面排水结构中,有大量雨水或废水会直接排入河道或控制排水区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在桥梁外缘悬吊横截面直径约为200-300毫米的排水管,但如此的排水结构设计,严重影响桥梁的外观。
因此,现有的桥面排水结构无法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收集并暂时存放桥面雨水的高架桥梁桥面排水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架桥梁桥面排水沟,包括桥梁主梁,该桥梁主梁的顶部对应路缘带的位置局部下沉构成下沉部,所述下沉部的边缘设置有人行道侧板或防撞护栏,所述下沉部呈倒梯形并与所述人行道侧板或防撞护栏共同构成排水凹槽。
进一步,沿所述桥梁主梁的上表面横向设置有伸缩装置,该伸缩装置的一段下沉为倒梯形并与所述下沉部的形状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伸缩装置与所述桥梁主梁的行车带之间铺设有一后浇带层。
进一步,所述排水凹槽上方铺设排水沟盖。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凹槽内填充透水材料,该透水材料上表面与所述桥梁主梁上表面平齐。
进一步,所述桥梁主梁的行车带上表面铺设有混凝土铺装层。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铺装层包括位于下层的钢筋混凝土铺装层和位于上层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层。
进一步,所述下沉部与行车带的结合面为一平缓的坡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
1、由于在高架桥桥梁主梁的侧缘设置了倒梯形的下沉部,该下沉部与人行道侧板或防撞护栏共同构成一排水凹槽,因此高架桥梁桥面的水可以流到排水凹槽内达到收集并且具有暂时存放桥面雨水的作用。
2、由于沿桥梁主梁的上表面横向设置有伸缩装置,该伸缩装置的一段下沉为倒梯形与所述下沉部的形状相配合,因此解决了排水沟遇到伸缩装置的横向阻拦的问题。
3、由于伸缩装置与行车带之间铺设一后浇带层,因此更利于伸缩装置安放在桥梁主梁。
4、由于排水凹槽上方铺设排水沟盖,因此下沉部更美观、更利于人行走。
5、在另一实施中,由于排水凹槽内填充透水材料,该透水材料上表面与所述桥梁主梁上表面平齐,因此下沉部无需加盖水沟盖。
6、由于桥梁主梁的下沉部与行车带的结合面为一平缓的坡面,因此利于路面雨水水缓和的流入排水凹槽,减少对排水凹槽的冲击。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高架桥梁桥面排水沟,包括桥梁主梁1,在桥梁主梁(1)的顶部对应路缘带的位置局部下沉构成下沉部(2),下沉部(2)的边缘设置有人行道侧板或防撞护栏(4)。
下沉部(2)呈倒梯形并与人行道侧板或防撞护栏(4)共同构成排水凹槽(5)。在排水凹槽5上方铺设排水沟盖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332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桁整体节点围焊结构
- 下一篇:浮桥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