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油器止回阀有效
申请号: | 201020033402.9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5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忠;游添渊;朱江华;许立明;薛亚军;俞协琴;周吉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乐春重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F16K1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油 止回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柴油机润滑系统注油装置,具体说是一种注油器止回阀。
背景技术
柴油机润滑系统的功用是将清洁、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润滑油送到各运动部件的摩擦表面进行强制润滑和散热,以保证柴油机运动部件能够可靠的工作。
注油装置在柴油机润滑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于保证柴油机润滑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转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船用柴油机的注油器上的止回阀主要由阀壳、钢球和弹簧组成,钢球与阀座接触部分形成线性接触,封住注油口,其上部连接有一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注油器顶端连接,那么在注油口供油时,钢球在润滑油的冲击下在注油器中作往复运动。但是这样的止回阀在实际运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钢球在做往复运动中受到外界的干扰,可能会发生移位,从而产生注油口密封不严,而导致润滑油的回流,大大影响了注油器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效果良好,且节省资源的注油器止回阀。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注油器止回阀,包括:上阀体和下阀体,上阀体与下阀体相互接触配合;所述下阀体内设有腔体;在腔体的底端设有阀芯,与阀芯相配合的阀座,在阀芯上设有压缩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芯为一半球状的钢珠,与所述阀座接触部分形成线性接触。
在阀芯的顶面设有导向套,压缩弹簧套在导向套上;在上阀体上设有供导向套导向的定位孔。由于在阀体上连接一导向套,起了导向作用,从而不会发生阀芯移位导致的注油口密封不良的事故,。
所述的导向套的底端设有凸台,用于支撑压缩弹簧,凸台与半球状的阀芯面接触。该方案的效果是保证弹簧与导向套的连接,使其接触更加密切。
所述阀芯与阀座接触线上端的球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导流槽。该方案由于导流槽的设置,在阀芯被打开的瞬间,能使得注油器的供油量显著增加,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柴油机运行的安全可靠,并且节省了润滑油。
所述导向套中间为导流孔,与导流槽相通。在加大注油量的同时,由于设置了导流孔,使油可以从导流孔流过导向套,再流出到出油口,从而加大出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1的剖面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2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注油器止回阀的剖面图,它包括下阀体1和上阀体2,上阀体2与下阀体1相互接触配合;在上阀体2的中心有一出油口21,在下阀体1的中心设有相对应的注油口11;上阀体2与下阀体1装配后,在下阀体内有腔体12;在腔体12的底端设有一阀芯3,阀芯3为半球状的钢珠,球面朝向注油口11,在钢珠的球面与下阀体1接触处为阀座121,阀座121与注油口11相通,在半球状的钢珠的平面上设有压缩弹簧4;压缩弹簧4顶住上阀的内壁。
具体实施例2
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在阀芯3的顶面,即在半球状的水平面上设有导向套5,压缩弹簧4套在导向套5上;在上阀体2上端设有供导向套导向的定位孔22。由于在阀芯3上连接一导向套5,导向套5与上阀体2上的定位孔22相互配合,起了导向作用,从而不会发生阀芯3移位导致的注油口11密封不良的事故。
对上述方案中的压缩弹簧4套与导向套5的连接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导向套5的底端设有凸台51,用于支撑压缩弹簧4,凸台51与半球状的阀芯3面接触。该方案的效果是保证弹簧4与导向套5的连接,使其接触更加密切。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阀芯3与阀座121接触线上端的球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导流槽31。所述导向套中间设有导流孔52,与导流槽31相通。在阀芯3被打开的瞬间,能使得注油器的供油量显著增加,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柴油机运行的安全可靠,并且节省了润滑油。在阀芯被打开的瞬间,注入的油立刻从导流孔32流过导向套5,再流出到出油口21,从而加大出油量。
本实用新型用于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的润滑系统中的注油器止回阀上,可以使得柴油机气缸润滑更加稳定、可靠,大大提高了船用柴油机的安全可靠性能,并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润滑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乐春重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乐春重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334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用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化油器及其自动开关阻风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