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冷却高效管壳式换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39383.0 | 申请日: | 2010-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7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吴远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冶中海换热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00 | 分类号: | F28F9/00;F28F9/24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饶建华 |
地址: | 43500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冷却 高效 管壳 换热器 | ||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的改进技术,尤其是一种双层冷却高效管壳式换热器。
(二)背景技术:目前,在换热器行业中,管壳式换热器主要由壳体、装在壳体两端的端盖组件、装在壳体内部的芯组三部分组成,壳体上设有被冷却介质进、出口。管壳式换热器是工业过程热量传递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虽然管壳式换热器在结构紧凑性、传热性能等方面暂不能与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相比拟,但管壳式换热器适用温度与压力的范围广,制造相对简单,清洗维护方便,且能处理量大的换热工程,性能稳定可靠。长期以来,人们在其设计和加工制造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不断地对管壳式换热器芯组中的冷却管元件进行改进创新研发,先后开发出了各种螺纹管、波形管、异型管、螺旋扁管、翅片管、内肋管等几十种管元件,使换热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迄今为止,所有改进研发均只是针对芯组中的冷却管等元件进行,从而使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的提高受到了制约。
(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研发方案仅限于对芯组进行改进,使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不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突破性的双层冷却高效管壳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是改变传统设计思路,对管壳式换热器的壳体部分进行改进,具体方案是:双层冷却高效管壳式换热器,主要由壳体、装在壳体两端的端盖组件、装在壳体内部的芯组三部分组成,壳体上设有被冷却介质进、出口,其特征是:所述壳体设计为双层结构,夹层之间形成冷却腔,并在壳体上设有与冷却腔连通的冷却介质进、出口。
为提高壳体冷却腔的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壳体的夹层冷却腔中安装有若干环形隔板,环形隔板上开有若干通孔,相邻两隔板上的通孔交错布置。
为提高壳体冷却腔的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的夹层冷却腔中设计有绕流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绕流结构可有多种方案,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三种典型方案:
方案一: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的夹层冷却腔中的绕流式结构为螺旋式流道。
方案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的夹层冷却腔中的绕流式结构为“S”形流道。
方案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的夹层冷却腔中的绕流式结构为“U”形流道。
本实用新型在壳体中增设了冷却腔从而与芯组形成内外双层冷却,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效率,与现有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在相同条件下,换热效率可提高15%-3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可广泛用于船舶、冶金、化工等行业。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冷却腔中加装隔板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A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采用螺旋流道式结构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B-B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采用“U”形流道式结构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C-C视图。
图中:1-左端盖组件,2-冷却介质出口,3-被冷却介质出口,4-壳体,5-外管壳,6-内管壳,7-冷却腔,8-被冷却介质进口,9-冷却介质进口,10-右端盖组件,11-芯组,12-螺旋隔板,13-长条隔板,14-环形隔板,15-通孔。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具有普通管壳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主要由壳体4、装在壳体4两端的端盖组件1、10、装在壳体4内部的芯组11三部分组成,壳体4上还设有被冷却介质进、出口8和3,特别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4设计为双层结构,由内、外管壳6和5构成,内、外管壳夹层之间形成冷却腔7,并在壳体4上设有与冷却腔7连通的冷却介质进、出口9和2,即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一(参见图2、3)是在上述基本方案中,在所述壳体4的夹层冷却腔7中加装30块环形隔板14,环形隔板14上开有12个通孔15,并且相邻两隔板上的通孔15交错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二(参见图4、5)是在上述基本方案中,在所述壳体4的夹层冷却腔7中增设螺旋隔板12隔制成螺旋流道,形成螺旋式绕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三(参见图6、7)是在上述基本方案中,在所述壳体4的夹层冷却腔7中增设多个轴向布置的长条隔板13隔制成“U”形流道,形成“U”形绕流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的绕流式结构还可以有多种形式,如采用“S”形流道等,本文不一一列举,但均属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冶中海换热器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大冶中海换热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393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调冷凝器
- 下一篇:呈双涡卷管路的温差流体吸释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