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膜增压泵之电机前盖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46792.3 | 申请日: | 201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4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蔡应麟;徐兆火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应麟;徐兆火 |
主分类号: | F04B43/04 | 分类号: | F04B4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顺荣 |
地址: | 52830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膜 增压泵 电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膜增压泵的电机端盖结构,尤其是隔膜增压泵之电机前盖结构。
背景技术
隔膜增压泵已广泛应用于水工、农业、医疗、汽车及船舶等行业,尤其在采用逆渗透技术进行水质净化处理的水家电产品中,其良好的增压性能维系着逆渗透过滤膜管(RO膜管)的正常工作,因此对该隔膜增压泵的质量检验有着很高的标准和要求。
隔膜增压泵的结构大致如图5所示,该隔膜增压泵分为增压工作区和动力区。在泵壳体2前后两端的前盖3及后盖1内,安装有动力区的电机部分I;长螺丝通过后盖1的螺孔外端伸入,锁紧到前盖3相对应的螺孔A、B内(如图2所示)。同时,长螺钉6依次穿过设置于泵头端盖5、三孔固定架4壁面内缘的导孔并锁紧到前盖3对应的螺纹孔32、34、36内。驱动组件II安装于前盖3及三孔固定架4之间的容置空间内;压力组件III则安装于三孔固定架4与泵头端盖5之间的容置空间内。
由于该前盖3与三孔固定架4以及泵头端盖5仅通过三个着力点(螺纹孔32、34、36)的固定连接方式,存在如下缺失:
(1)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承受的压力较大或者部件老化等原因,会使该前盖3与三孔固定架4的连接松动;久而久之,影响整个隔膜增压泵的密封性及抗高压性,从而降低增压效果。
(2)由于容置空间内需要组装驱动组件及压力组件,从而使螺纹孔32、34、36的设置受限,尤其是螺纹孔壁面的厚度;这一缺失同样会因部件老化及承受较大压力等原因,造成前盖与三孔固定架之间的松动,进而影响隔膜增压泵的密封性及抗高压性,降低增压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式的隔膜增压泵之电机前盖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前盖连接不牢固容易松动导致密封性及抗高压性减弱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一种隔膜增压泵之电机前盖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该前盖的壁面(即端面)内缘沿圆周均布有三个螺纹孔,长螺钉依次穿过设置于泵头端盖、三孔固定架壁面内缘的导孔并锁紧到前盖与所述导孔相对应的螺纹孔内;该泵头端盖及三孔固定架的壁面外缘一体成型有三个连接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盖沿壁面(即端面)外缘一体成型有三个凸缘连接座,该三个凸缘连接座是沿壁面的外切面均布并与壁面内缘的螺纹孔交错设置,使其与三孔固定架及泵头端盖的连接通孔相对应。
其中,所述的凸缘连接座与三孔固定架连接端,凸设有凸台;
其中,所述的凸台内壁攻有内螺纹。
其中,所述的凸台内壁为光滑的壁面。
其中,所述的三孔固定架的连接通孔,设置有与该凸台相配合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一种隔膜增压泵之电机前盖结构,其优点及功效在于:
(1)该前盖与三孔固定架以及泵头端盖通过增加三个着力点,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该前盖结构所受到的压力点均匀分布,从而增强其与三孔固定架及泵头端盖的连接固定,提高隔膜增压泵的密封性及抗高压性;
(2)该凸缘连接座设置的凸台与三孔固定架连接通孔的凹槽相互配合,不仅起到定位销的作用,使安装时定位快速准确;而且增加了对穿设于其内部的长螺钉的保护作用,可以避免水流对长螺钉的腐蚀。
(3)该凸缘连接座设置于该前盖的壁面外缘,可以不受其内部容置空间内其他组件的限制,可按照需要设计该凸缘连接座的厚度和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隔膜增压泵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前盖结构的俯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盖结构的立体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盖结构的俯视图。
图5所示为图2的前盖结构安装于隔膜增压泵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中具体标号如下:
I、电机部分II、驱动组件III、压力组件
1、后盖
2、泵壳体
3、前盖
A、B、螺孔
32、34、36螺纹孔
31、33、35连接座
311、331、351、凸台
4、三孔固定架
41、43、45、连接通孔
411、431、451、凹槽
5、泵头端盖
6、7、长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应麟;徐兆火,未经蔡应麟;徐兆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467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管固定装置
- 下一篇:加强胎侧总强度的巨型斜交工程机械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