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业插头插座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50020.7 | 申请日: | 2010-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6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西依依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502;H01R13/52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吴继道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乐清***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插头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插座,尤其是工业用插头插座。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上使用的各种插头和插座,都是多个插座设于一个插板上,整个插板设有一个绝缘外壳,这使得各个外接插头都插于一个插板上,使用起来颇为不方便,且一个插板的一个绝缘外壳达不到工业上的保护要求,因此没有足够的保护措施,在安全保护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插头都是裸露在外的,不能充分保证插头闲置时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更为安全方便的工业插头插座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插头插座件,包括插头、插座和绝缘外壳,其特点是所述的绝缘外壳呈一体化设于所述插头、插座的外侧,所述的插座呈独立设置并设有常闭端盖,所述的插头设有绝缘插设外壳,该绝缘插设外壳与绝缘外壳密封连接,所述的常闭端盖与绝缘外壳密封连接。
拥有上述设置的工业插头插座件,插座和插头在使用时就有了各自独立的绝缘保护,使用时就不会出现多个外接插头并排插设于插板上的情况,使用更为方便安全,并且插座在闲置时就能通过常闭端盖对插座进行保护,防止了意外损坏,增加了插头插座的安全系数。另外,我们的插头插座可以和同样设置的插头插座进行连接,也就是插头通过绝缘插设外壳和另一个工业插头插座件的插座常闭端盖配合,插头和插座插接,通过多个工业插头插座件连接设置,实现一种类似树状分布的插头插座连接配合,实现多个负载的同时使用。
本实用新型优选设置为常闭端盖包括盖体、盖板和柱体,所述的盖体与绝缘外壳密封连接,所述的盖板和盖体呈铰接设置,所述的柱体设于盖板内,所述插座的插孔设于柱体中。
拥有上述设置的工业插头插座件,端盖就和绝缘外壳有一个牢固的配合关系,不会轻易从绝缘外壳上脱落,能很好的保护插座不遭受意外损坏。
本实用新型优选设置为工业插头插座件设有三个插座,其中两个插座以另一个插座呈对称设置。
拥有上述设置的工业插头插座件,就能很好的被携带和适应使用者的手握习惯,且多个工业插头插座件的配合也能很有条理的被实现,不会出现线路混乱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优选设置为插座为三孔插座,所述的插头为三脚插头。
拥有上述设置的工业插头插座件,这样插头和插座就能更好的配合,且拥有接地的插座能更好的保护工业负载的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独立插座配合独立绝缘外壳以及常闭端盖的设置,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插头插座的使用安全,并且优化了插头插座之间的连接关系,使得工业线路更为仅仅有条。另外,本实用新型还能很方便的被携带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闲置状态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闲置状态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一种工业插头插座件,包括插头1、独立设置的插座2和呈一体化设于所述插头1、插座2外侧的绝缘外壳3,每个独立的插座2设有独立的常闭端盖4,所述的插头1设有绝缘插设外壳11,该绝缘插设外壳11与绝缘外壳3密封连接,所述的常闭端盖4设于绝缘外壳3上,所述插座2的插孔21设于常闭端盖4中。
本实施例中,常闭端盖4包括盖体41、盖板42和柱体43,所述的盖体41与绝缘外壳3密封连接,所述的盖板42和盖体41呈铰接设置,所述的柱体43设于盖板42内,所述插座2的插孔21设于柱体43中。当然,我们的绝缘外壳3和常闭端盖4可以是一体化设置。
本实施例中设有三个插座2,其中两个插座2以另一个插座2呈对称设置以更适应工业插头插座件的连续接插配合,即更为有条理的树状线路布置。当然,我们也可以不是对称的分布,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独立的插座2,但各个插座2的适应应不影响其他插座2的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中,插座2为三孔插座,所述的插头1为三脚插头以更好的适应工业负载的用电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西依依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西依依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500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