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子氮化炉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55439.1 | 申请日: | 201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6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唐丽文;陈健;杨有利;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8/36 | 分类号: | C23C8/3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地址: | 40005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氮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设备,具体为一种用于对金属件表面进行渗氮处理的离子氮化炉,属于机械制造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今表面冶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等领域,它是将非金属元素通过等离子扩散的方法渗入钢铁材料表面,形成表面含有多种合金氮化物的氮化层(又叫硬化层)。
离子氮化炉是一种重要的表面冶金热处理设备。目前常用的离子氮化炉,是采用辉光离子氮化技术对工件进行离子氮化处理,其结构是由炉体、氮化供电系统、供气和抽气系统、加热升温系统组成。在进行氮化处理时,通过抽气系统抽气使炉内形成真空环境,再充入少量氨气,通以500V左右的高压直流电压后,炉内稀薄气体发生电离,在炉内的钢制工件表面,产生负离子辉光放电,随后在钢制工件表面形成铁和氮的化合物,如FeN、Fe2N及Fe3N等,从而使工件表面得到强化。经过离子氮化的工件表面硬度可达HRC58或HV0.2(850-900)左右,表面耐磨、抗腐蚀性都有较大提高。
但是,目前的离子氮化炉制得的氮化层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氮化层厚度很薄,通常小于0.5mm,强化效果不够;而且渗氮层的脆性较大易破损。如专利号为ZL200410075459公开的“节能离子氮化炉”,其特征是在炉体内设置双层不锈钢密封绝热保温层,在炉底盘上设有炉底隔热屏,以此达到更好的保温效果,降低能耗。但是这种结构的氮化炉仍然不能解决氮化层厚度较薄的问题,虽然保温效果得到提升,但N+的活力以及扩散速度没有较大改善,经氮化处理后的工件仍然不能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氮化处理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渗入离子活力,加深扩散层厚度,提高工件表面硬度的离子氮化炉。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方案:一种离子氮化炉,包括炉体和炉底盘,炉底盘与炉体密封连接,在炉底盘上设有载物台,待加工的钢制工件放置于载物台上,载物台分别与控温器和电源的阴极相连,电源的阳极连接到炉体上;在炉底盘上还连接有氨气输送管和真空泵;其特征在于,在炉体上连接有导管,通过导管将钢制工件氮化需要的稀土有机溶剂输入炉体内。进一步,所述稀土有机溶剂装置在溶剂瓶内,导管设置在溶剂瓶的底部,在导管上设有流量控制阀,其中,导管的直径为2~3mm。
所述稀土有机溶剂需要进行专门配制,它是由稀土化合物、Na2O3以及甲醇共同配制而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了渗入元素N+的活力,通过在离子氮化炉上设置稀土有机溶剂的注入装置,在氮化处理时加入稀土元素作为催化剂,可以有效的增加氮离子注入和扩散的速度,使生成的硬化层厚度加深;
2、稀土元素在离子氮化中可以起到活化催渗作用,改善了工件表层的组织和性能,使之形成硬化相的数量增加,从而有效提高了表面强化效果,改善了表层耐磨性;
3、通过稀土元素的催渗作用,提高了氮化层的显微硬度以及工件表面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
4、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易于操作,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离子氮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炉底盘,3-载物台,4-溶剂瓶,5-稀土有机溶剂,6-导管,7-流量控制阀,8-钢制工件,9-密封件,10-氨气阀,11-真空泵,12-控温器,13-电源,14-氨气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离子氮化炉,包括炉体1和炉底盘2,炉体1为下端开口的圆筒结构,在炉体1和炉底盘2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9,炉底盘2与炉体1密封连接;在炉底盘2的中部设有载物台3,待加工的钢制工件8放置于载物台3上,载物台3分别与控温器12和电源13的阴极相连,电源13的阳极连接到炉体1上;在炉底盘2上还连接有氨气输送管14和真空泵11,在氨气输送管14上安装有氨气阀10;在炉体1上连接有导管6,通过导管6将钢制工件8氮化需要的稀土有机溶剂5输入炉体1内。
所述稀土有机溶剂5设置在溶剂瓶4内,导管6设置在溶剂瓶4的底部,在导管6上设有流量控制阀7,流量控制阀7用于控制稀土有机溶剂5的注入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554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