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楼宇对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059282.X | 申请日: | 201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4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汤光耀;陈浩野;钱培刚;陈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5/24 | 分类号: | H04Q5/2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宇 对讲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宇对讲系统,特别是指一种利用准双工对讲方式实现良好的通话效果的对讲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安全性的提高,楼宇对讲系统广泛应用于小区建筑,而楼宇免提对讲系统的对讲效果一直是楼宇免提对讲生产厂家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在行业标准GA/T678-2007发布实施后,对声音的要求更进一步提高了。
目前市场上的楼宇免提对讲系统,其对讲效果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采用全双工的对讲方式,门口机与室内机可实现双向同时对讲且声音清晰。但其存在的缺点是声音的大小受限,容易由于声音的回授产生啸叫的现象;
(2)采用半双工对讲专用芯片34018或34118实现门口机与室内机的对讲,此种对讲效果的声音大,但语音存在失真的情况且无法双向同时对讲,声音的传输存在明显的时延现象;
(3)采用数字回声消除的方法实现全双工的对讲,门口机与室内机可实现双向同时对讲且语音清晰,但其成本较高,多用于新的数字式楼宇对讲系统中。
针对前述分析,本设计人致力于改进现有的楼宇对讲系统,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宇对讲系统,其在全双工对讲方式的基础上,造价低,并可有效消除啸叫的现象,提高对讲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楼宇对讲系统,包括门口机和若干室内机,其中,门口机包括门口机MIC传输通路和门口机SPK传输通路,各室内机均包括室内机MI C传输通路和室内机SPK传输通路;门口机或所有室内机内还包括CPU,该CPU与MIC传输通路、SPK传输通路连接,并控制其中之一关闭。
上述MIC传输通路、SPK传输通路与CPU之间还依次连接有阻抗隔离电路、放大电路和整形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克服现有楼宇对讲系统的缺陷,具体分析如下:
(1)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楼宇对讲系统是建立在原有全双工对讲方式的基础之上,因此可保持原有全双工对讲声音清晰、无延时的优点,因此优于半双工对讲系统;
(2)现有的全双工对讲系统在工作时,门口机的MIC和SPK与室内机的MIC和SPK是全部打开的状态,这就造成当电声器件MIC与SPK灵敏度较大时,会产生回授的现象,从而导致啸叫,但此时只要四个电声器件中有一个不参与工作则回授中断,啸叫消失。本实用新型即是采用这种思路,在全双工的对讲系统中尽可能地提高四个电声器件的灵敏度,同时判断此时哪个电声器件没有工作,则将其关闭,从而在根本上避免啸叫现象的产生,提高使用效果;
(3)本实用新型仅是在现有全双工对讲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多个分立器件提供给CPU进行采样、控制,因此成本远低于采用数字回声消除啸叫的楼宇对讲系统,且也可达到相当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门口机或室内机的结构及处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楼宇对讲系统,包括一个门口机1和若干室内机2(本实施例中仅示出一个),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门口机1装设在大门口,包括门口机CPU 11、门口机MIC(Microphone,麦克风)传输通路12和门口机SPK(Speaker,扬声器)传输通路13,且MIC传输通路12和SPK传输通路13均通过依次连接的阻抗隔离电路3、放大电路4、整形电路5连接至门口机CPU11,而CPU11包括依次对信号的采样、数字滤波、比较和自动控制,其中采样的输入端分别连接MIC传输通路12、SPK传输通路13的整形电路5,用于同时采样两个信号,而自动控制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MIC传输通路12、SPK传输通路13,控制MIC、SPK的启闭,具体可参考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592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棕化线棕化段传动装置
- 下一篇:平板电视机面框组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