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叉车的负荷传感制动阀有效
申请号: | 201020062559.4 | 申请日: | 201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0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温跃清;马庆丰;周齐齐;余建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5/04 | 分类号: | B60T15/04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2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叉车 负荷 传感 制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动阀,具体涉及用于叉车的负荷传感制动阀。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行走机械的人性化操作性能的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制动阀,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现代操作理念的要求。在能源日趋短缺的今天,负荷传感技术在工程机械上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但是在叉车上还处于尝试阶段,由于受发动机或变速箱PTO口的限制,很难解决叉车转向、制动和工作装置油源问题。负荷传感制动阀能够将负荷全液压转向系统和全液压制动系统衔接起来,为转向和制动提供油源,以减少变速箱或发动机PTO口数量,使得液压和制动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满足系统节能和制动可靠的要求,同时可使整车结构布局更为紧凑合理,这种技术在国外已开始应用,但是由于这种制动阀它的流量只有该阀设计制动压力80bar、输入流量3l/min、储油排量14ml、有效行程14mm很难跟整车匹配起来,满足不了国内叉车整车性能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制动压力约90bar、输入流量约4l/min、储油排量约16ml、有效行程约16mm的叉车整车的匹配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叉车的负荷传感制动阀。
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用于叉车的负荷传感制动阀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油阀体1、蓄油阀体8和回油阀体11,阀杆4贯穿位于进油阀体1、蓄油阀体8和回油阀体11内;与阀杆4平行的进油阀体1和蓄油阀体8一侧设有贯通的进油道2;阀杆4与蓄油阀体8之间为制动腔;进油阀体1上设有梭阀总成15和单向阀总成16,还设有进油口25、负荷传感口26和信号检测口27,梭阀总成15通过油道连通着信号检测口27,单向阀总成16连通着负荷传感口26;蓄油阀体8上设有制动油口28,回油阀体11上设有回油口29;
所述梭阀总成15一侧的阀体上设有连通阀芯3的倾斜进油路30;
与回油阀体11对应的进油道2端口设有连通回油阀体11的径向回油道9;
所述制动腔的直径为36毫米;
所述进油口25、负荷传感口26、信号检测口27、制动油口28和回油口29均为M16×1.5螺纹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制动压力约90bar、输入流量约4l/min、储油排量约16ml、有效行程约16mm;
2、本实用新型满足叉车整车要求;
3、本实用新型倾斜进油设计和径向回油道设计,改善了工艺性,满足加工性能,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用于叉车的负荷传感制动阀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油阀体1、蓄油阀体8和回油阀体11,阀杆4贯穿位于进油阀体1、蓄油阀体8和回油阀体11内,阀杆4上套装在回位弹簧10;与阀杆4平行的进油阀体1和蓄油阀体8一侧设有贯通的进油道2;阀杆4与蓄油阀体8之间为制动腔;进油阀体1上设有梭阀总成15和单向阀总成16,还设有进油口25、负荷传感口26和信号检测口27,梭阀总成15通过油道连通着信号检测口27,单向阀总成16连通着负荷传感口26;蓄油阀体8上设有制动油口28,回油阀体11上设有回油口29;
梭阀总成15一侧的阀体上设有连通阀芯3的倾斜进油路30;
与回油阀体11对应的进油道2端口设有连通回油阀体11的径向回油道9;
制动腔的直径为36毫米;
进油口25、负荷传感口26、信号检测口27、制动油口28和回油口29均为M16×1.5螺纹口。
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有以下四种工作状态:
中位状态
中位时本实用新型为不工作状态,油液从进油口25进入,打开进油单向阀节流阀14,油液分别进入制动腔13、蓄油腔31和回油腔12及制动油口28,以达到油液充满制动腔13,蓄油腔31,通过制动油口28进入制动器。
工作状态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阀杆4开始带动阀芯3及阀座5移动,油液从制动油口28进入制动器,推动制动器,阀芯弹簧6被压缩,制动腔体积减小,压力也随之升高,开始制动。
人力制动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625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安装骨架的车内顶板
- 下一篇:驱动桥独立制动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