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湘玉竹脱须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0809.9 | 申请日: | 2010-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9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政;孙松林;蒋蘋;谢方平;肖名涛;许红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军政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9 | 分类号: | A61K36/8969;A61K1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竹 脱须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须机械,具体为一种对湘玉竹进行多次全面脱须,提高脱须效果的机械。
背景技术
湘玉竹是一种保健中药材,用途十分广泛。湖南种植玉竹已有200多年历史,外贸出口称之为“湘玉竹”。湘玉竹具有少量的须根,目前对湘玉竹的加工方法极不便于湘玉竹的储藏及其成型,更加不便于后期的切片加工,从而也大大降低了玉竹成品的品质。而现阶段所使用的方法还是传统的手工脱须方法,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极大的限制了湘玉竹生产加工效率和质量。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玉竹脱须机械,因此本设计对于玉竹的生产加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对湘玉竹进行多次全面脱须,提高脱须效果的湘玉竹脱须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湘玉竹脱须机,包括,动力装置、内螺纹滚筒、栅格式滚筒、中心脱须滚筒、入料漏斗、出料漏斗、漏屑式振动筛、接料槽、凸轮机构、支架、机座、机盖,所述的动力装置为电动机,电动机安装在机座上,动力输出轴上安装带轮,动力通过V带传递给过渡主轴,过渡主轴分别将动力传递给中心脱须滚筒主轴和内螺纹滚筒主轴,所述的入料漏斗呈梯形状分布,主轴方向的长度与玉竹的长度相一致,便于清洗晒干后的玉竹整体放入并进入脱须机内,漏斗底部与机盖相接处设计有流量控制栓,可以调节进料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螺纹滚筒内壁设计有螺旋形牙板,螺旋方向为从入料方向到出料方向,螺距与入料漏斗轴向长度一致,内螺纹滚筒入料漏斗位置设计半圆开口以进料,出料口位置也设计了半圆开口,方向与进料开口 相反。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中心脱须滚筒结构设计为轴滚筒式,滚筒上分布着拱形钉齿且按螺旋形间隔排列,螺旋方向与内螺纹滚筒的牙板螺纹相同,拱形钉齿通过压板固定在滚动外壁。拱形钉齿通过压板压紧在中心滚筒上,同时用螺钉压板固定。中心滚筒两端位于进料口位置有半圆开口,对应的出料口位置也有对称的半圆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中心脱须滚筒端面与筒壁采用螺栓连接,端面为辐条中空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栅格式滚筒通过轴承浮动在中心轴上,栅格式滚筒采用空心圆管结构布分布围成,穿过两侧面的圆孔固定在原筒上,栅格相邻圆管之间的缝隙稍小于玉竹根茎,使玉竹须根容易伸入脱须滚筒拱形钉齿的工作区域,同时又使玉竹不被拱形钉齿破坏。该设计能够在使玉竹比较容易的进入脱须区域,同时也可以减轻圆筒的重量,节约材料。栅格式滚筒利用轴承悬浮在内螺纹滚筒和中心脱须滚筒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出料装置中,对应内螺纹滚筒的出料开口为出料漏斗,之后为漏屑式振动筛,通过过渡轴上的凸轮装置实现振动,从而使刚脱须的玉竹与碎屑分离。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整机操作简便,维护简单,设计的玉竹脱须机便于后期切片加工,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人工脱须的局面,实现机械化作业,加快湘玉竹的加工生产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加工质量、降低加工成本,使湘玉竹脱须时须根脱打干净并且极大降低玉竹肉体的破损率、提高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机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机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 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湘玉竹脱须机,带轮1、机座2、中心脱须滚筒轴3、中心脱须滚筒4、栅格式滚筒5、压板6、内螺纹滚筒7、电动机8、带轮9、机架10、带轮11、过渡轴12、下带轮13、上带轮14、入料漏斗15、支撑架16、流量控制栓17、机盖18、出料漏斗19、漏屑式振动筛20、凸轮21、带轮22、过渡轴23、接料槽24、支撑架25。
机座2上设有中心脱须滚筒轴3、中心脱须滚筒4、栅格式滚筒5、拱形钉齿及压板6、内螺纹滚筒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军政,未经李军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08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