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使用于电磁炉上的紫砂水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1863.5 | 申请日: | 2010-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7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甘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伟光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A47J36/24;A47J3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74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电磁炉 紫砂 水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能在电磁炉上加热使用的紫砂水壶的技术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市场上销售的紫砂水壶的种类多种多样,该紫砂水壶全部采用紫砂瓷材料制成,但是没有金属介质的存在难于应用于电磁炉上使用,而金属的壶体容易在高温状态下产生氧化现象,容易产生有损健康的因素,因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应此而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构思巧妙,用于应用于电磁炉上的紫砂水壶。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用于电磁炉上的紫砂水壶,包括紫砂壶体及盖合于紫砂壶体上的壶盖,所述在紫砂壶体的底部设置有可以吸收电磁炉产生的电磁波转化为热能的导磁金属膜层。由于紫砂壶体底部粘贴设置有一层导磁金属膜层,金属膜是由导磁性金属粉沫添加熔剂材料混合组成,经加工成花纸后,把能承受20℃~600℃急冷热的紫砂壶经1200℃烧成,然后把花纸贴附在紫砂壶底部,在810℃温度的窑炉二次烧成,金属粉沫中的熔剂在810℃时把金属粉沫紧紧地贴附在底部,冷却后生成一层薄薄的金属膜,经过这道工序后,电磁炉紫砂水壶就制作完成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电磁炉紫砂水壶将能在电磁炉上发热的导磁金属膜粘贴于水壶的外底部,杜绝了水和金属接触,这样煮出的水更加环保、卫生,而紫砂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在烧煮过程中分解出来的微量元素及其他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紫砂在高温下能放射出红外线,不但能提高热效率还能杀菌消毒,对水有辅助矿化作用;同时避免了铁质壶体在高温的水产生热化学反应造成如结垢等现象,非常方便实用,突破性地解决了紫砂陶瓷制品不能用于电磁炉的局限,发挥了电磁炉节能、安全、方便的优势,又改变了金属壶对食物原味的破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用于电磁炉上的紫砂水壶,包括紫砂壶体及盖合于紫砂壶体上的壶盖,所述在紫砂壶体的底部设置有可以吸收电磁炉产生的电磁波转化为热能的导磁金属膜层。由于紫砂壶体底部粘贴设置有一层导磁金属膜层,金属膜是由导磁性金属粉沫添加熔剂材料混合组成,经加工成花纸后,把能承受20℃~600℃急冷热的紫砂壶经1200℃烧成,然后把花纸贴附在紫砂壶底部,在810℃温度的窑炉二次烧成,金属粉沫中的熔剂在810℃时把金属粉沫紧紧地贴附在底部,冷却后生成一层薄薄的金属膜,经过这道工序后,电磁炉紫砂水壶就制作完成了。
本实用新型电磁炉紫砂水壶将能在电磁炉上发热的导磁金属膜粘贴于水壶的外底部,杜绝了水和金属接触,这样煮出的水更加环保、卫生,而紫砂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在烧煮过程中分解出来的微量元素及其他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紫砂在高温下能放射出红外线,不但能提高热效率还能杀菌消毒,对水有辅助矿化作用。
紫砂是我国独有资源,含有人体必须的铁、钙、钠和锌等微量元素,用紫砂壶煮出的开水具有弱碱性,紫砂壶卫生、无毒、易清洗,避免摄入有害金属离子。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做成各种规格的电磁炉紫砂壶。同时避免了铁质壶体在高温的水产生热化学反应造成如结垢等现象,非常方便实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伟光,未经甘伟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18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