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CB板件电镀挂板夹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2047.6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8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彭湘;封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牧泰莱电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7/08 | 分类号: | C25D17/08;H05K3/18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 44266 | 代理人: | 欧阳启明 |
地址: | 51810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b 电镀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PCB(印刷电路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B板件电镀挂板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PCB在制造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电镀工序。在PCB电镀过程中,需要采用电镀挂板夹具将其固定。图1为电镀挂板夹具上的夹棍和螺丝柱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镀挂板夹具都带有螺丝柱,在生产时,先松开螺丝柱,后再将PCB板件放置到位并拧紧螺丝柱,以达到将PCB板件固定在电镀挂板夹具上的目的。如图2所示,PCB板件与电镀挂板夹具的夹棍接触的区域为若干个圆形夹点,PCB板件与夹棍之间除了若干个夹点位置外,其他部分都是不接触的。
为节省物料,PCB板件的工艺边一般控制在8MM-12MM(毫米)左右,而为了防止将PCB板件固定于电镀挂板夹具时夹到PCB板件的有效图形内,用于固定PCB板件的螺丝的直径一般不超过5MM;此外,为了保证生产的效率,两个螺丝间的距离会控制在150MM以上。在生产过程中,板件的受力面积被以上两个因素共同限制。
在对PCB板件进行电镀时,PCB板件受打气、摇摆和过滤等原因的影响,PCB板件会受到一些力,PCB板件受到的因打气、摇摆和过滤产生的力将和螺丝柱与PCB板件间的应力大小一致,PCB板件上有一定的压强。对于板厚比较大的PCB板件,可以承受比较大的压强,但对于软板或者薄板,所能承受的压强则相对较小。如果使用现有的电镀挂板夹具挂板电镀,则PCB板件可能无法承受压强,导致PCB板件被撕裂,造成报废。
因此,需要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B板件电镀挂板夹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PCB板件与电镀挂板夹具接触面积过小、容易撕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PCB板件电镀挂板夹具,所述的PCB板件电镀挂板夹具包括夹条(301)和夹棍(302),其中:
所述夹棍(302)包括与PCB板件接触的接触面(3021);
所述夹条(301)与所述夹棍(302)的接触面(3021)配合,所述PCB板件被夹持于所述夹条(301)与所述夹棍(302)的接触面(3021)之间。
更具体的,所述夹条(301)包括底边(3011)和将所述PCB板件压合到所述夹棍(302)接触面(3021)的侧边(3012)。
更具体的,所述夹条(301)为长条状金属体,其横截面为弓形。
更具体的,所述电镀挂板夹具还包括螺帽(303),所述夹棍(302)还包括螺丝拄(3022),所述夹条(301)的底边(3011)上开设有与所述螺丝拄(3022)配合的通孔。
更具体的,所述夹条(301)除了所述侧边(3012)与所述PCB板件工艺边接触的部位之外,其他部位涂覆绝缘胶。
更具体的,所述夹棍(302)为长条状金属体。
更具体的,所述夹棍(302)除了所述接触面(3021)之外,其他部位涂覆绝缘胶。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夹条将PCB板件压合在夹棍的接触面上,增加了电镀挂板夹具与PCB板件的接触面积,在对PCB板件挂板电镀的过程中,PCB板件受到的压强将大幅减少,避免PCB板件被撕裂,满足了软板和薄板生产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镀挂板夹具的夹棍和螺丝柱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PCB板件与电镀挂板夹具的夹棍和螺丝柱接触部位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镀挂板夹具的俯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镀挂板夹具的左视图;
图3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镀挂板夹具的正视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PCB板固定于电镀挂板夹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牧泰莱电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牧泰莱电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20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湿法纺丝装置
- 下一篇:氢氧气体发生器压力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