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孔多通道微创手术鞘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2713.6 | 申请日: | 2010-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6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孙颖浩;肖亮;杨波;徐斌;周铁;王林辉;许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颖浩;肖亮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孔 通道 手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是一种经脐途径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中用到的微创手术鞘。
背景技术
腹腔镜技术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微创手术,如腹腔脏器活检术,肝脏、肾脏囊肿破顶减压术,胆囊、阑尾切除术等,往往采用腹腔镜技术。腹腔镜技术通常需在腹壁打3~5个直径为5~20mm的孔,在孔内安置套管,套管分别用于置入内窥镜,插入各种手术器械等,套管起到安全通道的作用,供内窥镜及器械安全进出,套管上有可与气腹机相连接的接口,用气腹机输入CO2气体以撑开手术部位的空间便于实施手术。腹腔镜技术虽然比剖腹开刀损伤小,但仍需在腹壁上打3~5个孔,且术后留有多处疤痕,美容效果差。2005年Hirano等人首次报道了单孔经腹膜外途径用直径为4mm的内窥镜(常规腹腔镜技术中通常使用直径为10mm的内窥镜)为53位病人进行了肾上腺切除术,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病人恢复情况良好;随着单孔多通道微创手术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临床上对单孔多通道微创手术鞘的设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安装、移除要尽可能的方便安全,操作角度应尽量合理,在同一通道中反复进出不同直径的器械时应具有良好的气密性,通道数可方便的扩展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移除方便安全,通道数可扩展,气密性好,标本取出方便的单孔多通道微创手术鞘。
本实用新型由顶盖、密封垫、鞘体和手柄组成,顶盖顶端为具有3个或4个器械通道的圆形盖,下端具有可与鞘体上端旋紧的顶盖旋扣;密封垫为均匀圆柱状体,由热塑性弹性体(TPEE)制成,介于顶盖与鞘体之间,起密封作用;鞘体呈倒圆锥体状,上端为可与顶盖旋紧的旋扣,两侧分别为气囊进气孔开关和气腹连接口,其中气囊进气孔开关通过鞘体内的气道与鞘体下端的气囊相通,气囊进气孔开关可与普通注射器相连,用来控制气囊充气与放气;气腹连接口为气腹机标准连接口,接口与鞘体内相通,其上具有外螺纹可与气腹连接口盖帽的内螺纹进行配合;手柄头端呈圆锥形,两侧具有利刃,中段外形与鞘体外形相近,可与鞘体内侧相吻合,并通过均布在圆锥体上的四个凸台与鞘体内壁上的四个凹槽相配合,手柄末端为椭球体,便于握持。
使用时,按常规先在腹壁上做一个2cm左右的切口,用两把巾钳将切口两侧提起,将手柄与鞘体的组合体穿刺进切口内,至气囊完全进入到腹壁内,将注射器连接在气囊进气孔开关处,打开开关,向气囊内注入约100ml气体,充气完成后关闭开关,将密封垫放在顶盖内,再将顶盖旋入鞘体顶端的鞘体旋扣,在气腹连接口连接气腹机,鞘体安装完毕;手术时先用手术刀沿顶盖上的器械通道将密封垫切开相应尺寸的切口,器械外表涂润滑剂后从器械通道中引入;当术中需要将标本取出时,可将顶盖并密封垫一起旋下,将标本从鞘体内取出,重新装上顶盖与密封垫就可以继续进行手术操作;当手术过程中需要增加额外的器械时可以通过更换四通道型顶盖的方式增加器械通道;手术结束后,先打开气囊进气孔开关,放掉气囊内的气体,将顶盖、密封垫和鞘体的组合体一起拔出体外即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移除方便,具有灵活的使用方式,可以满足多种经脐单孔多通道微创手术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盖、密封垫和鞘体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盖、密封垫和鞘体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盖、密封垫和鞘体组合体的半剖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三通道型顶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四通道型顶盖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与鞘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颖浩;肖亮,未经孙颖浩;肖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27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完整圆柱面的定心夹具
- 下一篇:一种产品自动上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