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留置式导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2801.6 | 申请日: | 2010-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5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启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启贵 |
主分类号: | A61F5/44 | 分类号: | A61F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留置 导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组合式导尿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留置式导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很多患者都需要使用导尿管,但传统的导尿管因使用过程中尿道干涩、逆行感染及因频繁更换而反复插入尿道使尿路损伤、泌尿系感染等症频繁发生,不仅增加了因感染导致的痛苦、额外开支,还危及住院患者的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留置式导尿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尿道支架、出口隔离伞、体外集尿器、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尿道支架横截面呈开放式放射状结构,尿道支架的出口端设置有出口隔离伞,出口隔离伞外侧设置有体外集尿器,出口隔离伞与体外集尿器无接触,体外集尿器上设置有导尿管。使用方法是,插入尿道的尿道支架横截面呈开放式放射状结构,将尿道撑开,使小便流出时能与尿道内壁直接接触,保持对尿道的正常冲刷,避免细菌滋生;尿道支架伸出体外的终端不伸入集尿袋,而是通过体外集尿器收集流出的小便,尿道支架出口与集尿器不发生接触,杜绝集尿袋中可能滋生的细菌通过支架逆行感染尿道等,同时尿道支架也因此不受外力牵扯,不会因为患者身体移动而内外扯动,将体外细菌带入体内引发感染。因此,使用此新型留置式导尿装置,无需频繁更换,也就避免了反复插入尿道可能引发的尿道机械式损伤,并进而减少了感染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使用者不用频繁更换导尿装置,在使用导尿装置的同时,尿液能保持对尿道的正常冲涮功能,避免尿道干涩不适,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逆行型感染的发生。既降低护理工作量,也减轻了患者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病率,降低了患者的额外开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尿道支架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尿道支架1、出口隔离伞2、体外集尿器3、导尿管4。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具体的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尿道支架1、出口隔离伞2、体外集尿器3、导尿管4,其特征在于尿道支架1横截面呈开放式放射状结构,尿道支架1的出口端设置有出口隔离伞2,出口隔离伞2外侧设置有体外集尿器3,出口隔离伞2与体外集尿器3无接触,体外集尿器3上设置有导尿管4。使用方法是,插入尿道的尿道支架1横截面呈开放式放射状结构,将尿道撑开,使小便流出时能与尿道内壁直接接触,保持对尿道的正常冲刷,避免细菌滋生;尿道支架1伸出体外的终端不伸入集尿袋,而是通过体外集尿器3收集流出的小便,尿道支架1出口与体外集尿器3不发生接触,杜绝集尿袋中可能滋生的细菌通过支架逆行感染尿道等,同时尿道支架1也因此不受外力牵扯,不会因为患者身体移动而内外扯动,将体外细菌带入体内引发感染。因此,使用此新型留置式导尿装置,无需频繁更换,也就避免了反复插入尿道可能引发的尿道机械式损伤,并进而减少了感染率。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启贵,未经黄启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28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穿戴式集尿器
- 下一篇:可拔插式移动硬盘车载录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