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跑车自行车鞍座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03200.7 | 申请日: | 2010-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9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志忠 |
主分类号: | B62J1/02 | 分类号: | B62J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11244 | 代理人: | 李本源 |
地址: | 301709 天津市武***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跑车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的跑车自行车鞍座。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现代自行车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参赛员和喜爱自行车的朋友对自行车鞍座的减振效果、舒适性、透气性及美观性都越来越高。市场上现有的跑车鞍座通常在受力集中区增加胶皮来达到缓冲效果,但这种结构的缺点是达不到透气的目的,且制造比较麻烦,需要2次注塑来完成,品质不易保证,制造成本偏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人设计的一种新型自行车跑车鞍座。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缓冲效果好、透气舒适的自行车跑车鞍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跑车鞍座,包括壳体、缓冲部、通气结构、鞍座面、发泡材料和支梁,壳体的中部开有通孔,通孔上嵌装有缓冲部,缓冲部上设有通气结构,鞍座面粘合在发泡材料的上表面,发泡材料的底面粘合在壳体上,支梁装置在壳体底部。
进一步的,缓冲部的周边设有槽口,槽口的宽度与通孔壁体的厚度相同,通孔的壁体嵌装在槽口内。
进一步的,壳体与缓冲部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满足缓冲和减压作用的前提下,增加很好的透气功能。由于整个壳体是一次注塑成型在品质上能得到很好保证,并且制造成本低,模具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1壳体、2缓冲部、3通气结构、4鞍座面、5发泡材料、6支梁、7通孔、8槽口、9前插套、10后插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自行车跑车鞍座,包括壳体1、缓冲部2、通气结构3、鞍座面4、发泡材料5和支梁6,壳体1的中部开有通孔7,通孔7上嵌装有缓冲部2,缓冲部2上设有通气结构3,鞍座面4粘合在发泡材料5的上表面,发泡材料5的底面粘合在壳体1上,支梁6装置在壳体1底部。
缓冲部2的周边设有槽口8,槽口8的宽度与通孔7壁体的厚度相同,通孔7的壁体嵌装在槽口8内。
壳体1与缓冲部2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制作时,壳体1注塑成型,壳体1的中部开有通孔7,通孔7上嵌装有缓冲部2,缓冲部2上设有通气结构3,缓冲部2的周边设有槽口8,槽口8的宽度与通孔7壁体的厚度相同,通孔7的壁体嵌装在槽口8内;壳体1的底面的前端设有前插套9,后端设有后插套10;然后将发泡材料5粘合在壳体1上,发泡材料5的上表面粘合有鞍座面4,鞍座面4的材料可以是一种柔软及耐用的材质;支梁6的一端插入前插套9,另一端插入后插套10;人骑行过程中,壳体1的缓冲部2先往下沉,配合壳体1的拱形结构,缓冲部2的周边设有左右对称的两条宽度为1mm槽口8,通气结构3由规律性的124个Φ1.0mm的圆孔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旨在研究一种在满足缓冲和减压作用的前提下,增加很好的透气功能,整个壳体是一次注塑成型在品质上能得到很好保证,并且制造成本低,模具成本低的新型产品。这一研究源于:第一,由于车手长时间骑行会产生极大的热量,骑行时人体与座垫是紧密贴合的,所以会产生散热困难的情况,因此要增加透风结构。通气结构3解决了产生散热困难的情况。第二,由于跑车鞍座对重量要求相当严格,所以其发泡体很薄不能起到很好的减压作用要靠壳体结构上来增加减压功能,用减轻软组织压廹在长时间骑行不会导致车手会阴处麻痹。
本实用新型鞍座这种结构的设计让骑行者在长时间骑行过程中能有效地起到缓冲、减振作用同时又能够起到很好的透气效果,有利血液循环,明显地提高了骑行的舒适性,适用于中、高档型跑车自行车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志忠,未经高志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32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沼泽、过渡带轻型运载工具涉水助推装置
- 下一篇:汽车用边板体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