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式钱包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03249.2 | 申请日: | 2010-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4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杨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C15/00 | 分类号: | A45C15/00;A45C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控式 钱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钱包,尤其是指一种触控式的钱包。
背景技术
“理财”一词,最早见诸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报端。随着我国股票债券市场的扩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日趋丰富和市民总体收入的逐年上升,很多人都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理财”概念逐渐走俏,但很多人又都在为如何做好理财规划犯愁。其实,如果真的不知道如何开始理财,可以从最原始的记账开始。
总所周知,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如何控制你的开支,管好你的钱包已经成为大众所关注的话题。相信很多人都看了投资理财相关书籍后,一定都想跟着记账、规划个人的财务收支,但都是常常拿了纸笔记了两三天后,就半途而废。等到又想到要记账时,可能又是一年半载后了。目前,又兴起了网站记账,就是所谓的账客或者簿客。但是网络记账也存在一定弊端,当你不方便上网或上网工具不方便随身携带时,记账就会中断。这种情况下,就使得记账变得不再方便。
近年来,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触控领域也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便捷的操作方法以及流畅的操作界面使得其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而且目前也应用到了个人用手机、PDA、MP3等,所以我们希望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种让记账行为和触控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操作理财。这种理财方式最好和普通的钱包相结合,用户在付款后就可及时的将数据的存入,大大方便人们的理财习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便于理财的触控式钱包。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式钱包,其包括主体,设于主体内的钱夹以及用于锁扣主体的卡扣,在所述钱夹的至少一侧设有一支持触控的触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控式钱包,由于将触控屏直接设置在钱夹内,所以用户在理财时就更加便捷、方便,可随时随地操作;而且在钱夹内设置理财界面的形式,用户打开钱夹时就能立即看到,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间接提醒用户盲目消费的冲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触控式钱包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触控式钱包打开后的一个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触控式钱包触控装置的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控式钱包1包括主体10、卡扣11、钱夹12以及触控屏装置13。其中所述钱夹12设于主体10内部,卡扣11用于锁扣主体10。
所述主体10的内部为钱夹12,各种信用卡或者纸币可放置于该钱夹12中,在该钱夹12的一侧或者两侧中,可设置一触控装置13,用户可以利用手指或者其它触控对象在其上触碰操作。该触控装置13可设置成具有储存、计算和密码锁机等功能的装置。用户通过操作其中的触控屏131就可进行数据计算和资料存储。为了更好地保护用户的财产隐私,也可设置锁机密码,即使钱包丢失,无密码,他人也无法操作触控装置。
所述触控装置13包括触摸屏131和触摸屏控制器132以及中央处理器133。用户通过点击所述触摸屏131就可进行数据编辑输入;所述触摸屏控制器132控制所述触摸屏131;而所述中央处理器133通过其内部设定的协议对操作后的行为进行储存,用户通过点击触摸屏131就可浏览所有的存储内容。这样,整个触控装置13就实现了手指直接触控操作的目的。
当用户在完成交易后,开启触控装置13即可进入记账状态,这样用户就可方便,快捷的记录所花费的每一笔费用。而不必回家开启电脑后再回忆所花费的每一笔开支,所以便携式的触控钱包不但方便记录,也节约了理财者的时间。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控装置13上也可以进行股票、基金明细的核算,查看证券投资类的账目等。也可进行如每到月底,汇总资金流转、收支结余情况,及对所有活动现金流量进行分析等,帮你了解你的财务状况,让用户在使用钱包时就可随时浏览目前的账单情况,间接的提醒了用户盲目消费的冲动,以便于更好的培养用户消费、理财的习惯,从而拟定出更有效的理财计划。
为了更加方便操作触控屏,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持多点触控的触控屏,这样用户在操作时,可以两手指或者更多的手指参与操作,为了达到更好的触碰效果,优选电容式触控屏,以达到较佳的操作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32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