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经皮植骨器械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3396.X | 申请日: | 2010-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5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冀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经皮植 骨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手术植骨用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组经皮植骨器械。
背景技术
随着外科技术发展及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更多的骨折患者愿意接受手术治疗。上世纪六十开始生物力学逐渐深入到骨科学领域,从而改变了传统骨折内固定原则和方法的认识,因此以强调绝对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固定方式为主要原则的国际内固定学会(AO组织)出现并得到广泛地推广。然而经过近三十几年的发展和大量临床经验的总结,在AO原则指导下的骨折治疗,出现了一些迟延愈合、不愈合、再骨折等一些并发症的病例,传统的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的原则日益引起质疑。针对上述问题,包括AO组织在内许多学者进行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提出了骨折治疗的生物学固定,即现在通常所说的生物接骨术(BO技术),其核心技术是经皮复位,内固定技术。该方法不切开、暴露骨折端,决不可以破坏局部血运的手段强求解剖复位,应特别注意保护和利用完整的软组织铰链的软组织复位;手术操作上强调微创化,即将医源性的创伤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疗效。然而,伴随着高能量损伤伤员越来越多,骨折粉碎、缺损越来越重,更多的病人需要植骨治疗。以往的植骨技术必需切开、暴露骨折端,由此违背了BO技术原则,不仅影响骨折的愈合,而且增大手术创伤,损伤更多的肌肉组织;增加术中出血,使临床用血处于更紧张的状态;影响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闭合植骨的手术器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植骨技术必需切开、暴露骨折端而带来的种种问题,提供一种由植骨套筒、软组织分离锥和击入 手柄组成的闭合植骨术用经皮植骨器械,该植骨器不仅避免传统植骨方式带来的损伤,而且能方便地术中应用,达到既保护骨折周围血运,促进骨折愈合,又可以有效修复骨缺损,加快病人的肢体康复。
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经皮植骨器械,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包括植骨套筒、软组织分离锥和击入器,所述的植骨套筒的本体为空心结构,其一端设置有入料口,该入料口上方的套筒壁呈喇叭状,下方的套筒壁呈槽状;所述的软组织分离锥的本体一端为钝圆结构,另一端设有锥帽,软组织分离锥的本体与锥帽连接为一体,为空心结构;所述击入器本体为“T”型结构,其头部设有推进平台,尾部设有击入平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三件为一套,与临床上常用的克氏针、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组合、配套使用,既保护骨折周围血运,促进骨折愈合,又可以有效修复骨缺损,增强植骨效果,加快病人的肢体康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了闭合植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植骨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软组织分离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击入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软组织分离锥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击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中,植骨套筒本体1,喇叭口2,入料槽3,软组织分离锥本体4,分离锥锥帽5,操作手柄6,钝圆7,软组织分离锥空心8,击入器9,板手10,击入平台11,推进平台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是闭合骨科手术植骨中使用的经皮植骨器,由植骨套筒、软组织分离锥和击入器构成。见图1,图2和图3,植骨套筒 的本体1是内径为10mm的空心结构的圆柱体,其一端设置有与其为一体的入料槽3,位于入料槽3上方的套筒壁为喇叭口2形状。植骨套筒的入料口为入料槽3与喇叭口2结合设计,一同组成植骨料入料口。植骨套筒的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操作手柄6。植骨料入料口和操作手柄6除外,是植骨套筒的本体1的工作通道,工作通道长10cm。植骨料入料口的设计可以快速将植骨材料推入工作通道内,方便应用,缩短手术时间。可以满足由皮至骨距离的要求,植骨套筒的本体1的内径可以满足植骨材料大小的要求。
见图1、图4,为了减小组织损伤,软组织分离锥的本体4的头部是可以钝性进行软组织分离的钝圆7,该钝圆7的外径为10mm,与植骨套筒本体1的缝隙连接,避免软组织的嵌入。软组织分离锥的本体4的尾部为台肩结构,台肩与位于尾端的锥帽5连接。软组织分离锥的本体4与锥帽5连接为一体,软组织分离锥的本体4、锥帽5的中心部位是软组织分离锥空心8,该软组织分离锥空心8的直径为Φ2.5mm,与手术中常用的Φ2.5mm克氏针结合使用,引导植骨套筒本体1至需要植骨的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冀,未经李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33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孔位人工植牙的钻孔定位辅助器
- 下一篇:三气囊鼻腔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