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汽车车身表面气动压力测量的连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4820.2 | 申请日: | 2010-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7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朝;张喆;李杰;乔银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06 | 分类号: | G01M9/06;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邵铭康;朱世林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车身 表面 气动 压力 测量 连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汽车车身表面气动压力的测量领域,具体涉及汽车车身表面气动压力测量的连通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空气动力学是汽车工程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中经常在风洞试验或者实车道路试验时,采集车身表面的压力。传统的压力测量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微型压力传感器直接贴在汽车车身表面进行测量;另一种是通过在车身表面开孔,将铜管埋入车身表面,通过塑料细管连接铜管和压力扫描阀,实现压力的测量。
第一种方法需要大量特制的微型压力传感器,故资金消耗大,而且这种微型压力传感器不能在其它场合使用,同时也不适合进行小比例模型表面压力的测量,所以功能单一。
第二种方法虽可应用压力扫描阀,但测压孔的布置需要破坏模型表面来实现,对于汽车实车表面压力测量来说,则需要破坏试验样车的车身结构,故使试验成本增加,准备周期延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既可不破坏汽车车身表面,又可不单独额外购买贴于车身表面的特制微型压力传感器,用于汽车车身表面气动压力测量的连通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圆形薄片1、塑料细管2、输出口3和采集口4组成,其中圆形薄片1呈凸型,圆形薄片1内部设有呈90度折角的塑料细管2,塑料细管2的一端垂直开口于圆形薄片1的中心,且开口处与圆形薄片1的表面平齐,塑料细管2的此开口为采集口4;塑料细管2的另一端开口于圆形薄片1的侧部,且伸出侧部部分长度,塑料细管2的此开口为输出口3;圆形薄片1与被测气动压力的汽车车身表面接触部分涂有不干胶或其他粘合物;圆形薄片1的厚度小于5毫米;塑料细管2的内部直径为0.8-1.5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圆形薄片1经不干胶或其他粘合物贴合于被测汽车模型或者实车表面,当气流流动时,采集点的压力由采集口4进入,并经塑料细管2传递到与输出口3连接的压力扫描阀或压力传感器上,从而实现对采集点气动压力的测量。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克服了传统的汽车实车表面压力测量方法的弊端,在不破坏汽车车身表面,不单独额外购买特制微型压力传感器的情况下,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连通装置,特别适合在汽车风洞中实现对气流压力的引导,实现应用压力扫描阀即可对汽车车身表面气动压力的测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汽车车身表面气动压力测量的连通装置主视图
图2为用于汽车车身表面气动压力测量的连通装置俯视图
其中:1.圆形薄片 2.塑料细管 3.输出口 4.采集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的圆形薄片1呈凸型,其内部设有呈90度折角的塑料细管2,塑料细管2的一端垂直开口于圆形薄片1的中心,且开口处与圆形薄片1的表面平齐,塑料细管2的此开口为采集口4;塑料细管2的另一端开口于圆形薄片1的侧部,且伸出侧部部分长度,塑料细管2的此开口为输出口3;圆形薄片1与被测气动压力的汽车车身表面接触部分涂有不干胶或其他粘合物;圆形薄片1的厚度小于5毫米,可减少连通装置本身对气动压力的干扰;塑料细管2的内部直径为0.8-1.5毫米,直径太大会影响表面压力的测量;圆形薄片1的材料可用钢、铝或铜。
圆形薄片1经不干胶或其他粘合物贴合于被测汽车模型或者实车表面,采集口4为采集点气动压力的入口,气动压力经塑料细管2传递到与输出口3连接的压力扫描阀或压力传感器上,实现对采集点气动压力的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48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线材扭转疲劳测试的扭转机构
- 下一篇:用于烟尘和酸雾的旋风冷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