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割炬防碰撞及初始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05319.8 | 申请日: | 2010-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8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东;袁洪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伟东 |
主分类号: | B23K10/00 | 分类号: | B23K1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21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控 等离子 切割机 割炬防 碰撞 初始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一种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割炬防碰撞及初始定位装置,用于等离子切割机割炬的防碰撞及初始定位,尤其是指在等离子切割机运行过程中,割炬遇到障碍产生碰撞,就能够停止机器运行的一种装置,属于自动焊割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割炬多数采用刚性连接方式,当割炬在运行中遇有障碍物或者发生碰撞时,往往造成割炬被破坏;也有少数数控等离子切割机采用永久磁铁吸附割炬夹持机构的连接形式,永久磁铁吸附连接时,永久磁铁的吸力不可调整,如更换不同割炬时,割炬重量产生变化,则保护能力也随之变化,因而该种防碰撞装置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众所周知,等离子切割机在切割开始前,需要一个能够起弧的高度(是指等离子割炬与所切割板材间的距离),因此,也需要一个初始定位装置来保证这个能起弧的高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等离子切割机的割炬采用传统连接方式带来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可防止等离子割炬因使用产生碰撞而损坏的装置,该装置也可同时用于在切割开始前的等离子起弧初始定位。
本实用新型解决防碰撞的技术问题所产用的方案是:等离子割炬通过割炬绝缘夹紧套装在活动座上,割炬绝缘夹紧套被压板压住来固定住等离子割炬,而活动座通过锥形孔定位于固定座,并通过压在活动座上设的压簧使活动座紧贴固定座,压簧的压紧力通过上盖板上的钢丝绳来获取,钢丝绳上端通过调节螺钉固定在上盖板上,钢丝绳下端通过改制螺钉固定在固定座上,调节调节螺钉可调节钢丝绳的长短与力度;这样由于钢丝绳与压簧都是良好的挠性体,活动座与固定座属于柔性连接,当等离子切割机工作时,等离子割炬遇障碍物外部受力时,带动活动座会有一个位移,而活动座上装有3个电感接近传感器,活动座上的任何一个动作,都能通过3个电感接近传感器反馈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可执行相应的指令来保护割炬。
本实用新型解决初始定位的技术方案是,当等离子切割机开始工作时,第一步就是整个割炬在固定座的带动下向下运动,当割炬前端与所切割材料碰撞时,带动活动座也会有一个位移,装在活动座上的3个电感接近传感器就发出信号反馈到控制系统,通过切割控制系统发一个单位时间上升指令给带动固定座的电机,使其达到满意的起弧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保护了等离子切割机的昂贵割炬,防止它在使用过程中被轻易碰坏,同时还简化了操作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及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间剖视图;
其中:(1)等离子割炬,(2)调节螺钉,(3)上盖板,(4)钢丝绳,(5)压簧,(6)电感接近传感器,(7)压板,(8)割炬绝缘夹紧套,(9)活动座,(10)固定座,(11)改制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位移防碰撞及初始定位装置含有固定座(10),固定座(10)与活动座(9)通过锥形孔定位,并通过压在活动座(9)上的压簧(5)使活动座(9)紧贴固定座(10),等离子割炬(1)通过割炬绝缘夹紧套(8)装在活动座(9)上,并且通过压板(7)压住割炬绝缘夹紧套(8)固定住等离子割炬(1),活动座(9)上装有三个电感接近传感器(6),压簧(5)的压紧力通过上盖板上的调节螺钉(2)调节钢丝绳(4)的长短来获取,钢丝绳(4)下端通过改制螺钉(11)固定在固定座(10)上;同时压簧(5)本身又是一个良好的挠性体,当等离子割炬(1)外部受力时,带动活动座(9)会有一个位移,这时装在活动座上(9)的三个电感接近传感器(6)上任何一个动作,都能反馈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可执行相应的指令来保护等离子割炬(1)。
本实用新型解决初始定位的技术方案是,当整个等离子割炬(1)在固定座(10)的带动下向下运动时,当等离子割炬(1)前端与所切割材料碰撞时,装在活动座(9)上的三个电感接近传感器(6)上任何一个动作,都能反馈到控制系统,通过切割系统发一个单位时间上升指令给带动固定座(10)的电机就能达到满意的起弧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伟东,未经陈伟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53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