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捕禽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6378.7 | 申请日: | 201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7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徐长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长顺 |
主分类号: | A01M31/00 | 分类号: | A01M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1001 辽宁省锦州市古***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捕禽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禽类捕捉设备的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畜牧业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常常表现为农作物生产的副业,即所谓的“后院畜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在某些部门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例如:蛋鸡业、肉鸡业、肉鸭业、奶牛业、肉牛业和养猪业等,畜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增大;尤其是禽类的养殖范围普及较广,随之而来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禽类饲养的疾病预防。在禽类养殖过程中,养殖场地和喂养设备以及一些其他辅助器械必须经常清理和消毒,一旦清理和消毒不及时就会诱发疾病的传染,导致大批禽类死亡,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健康。
为了避免上述的情况发生,人们通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将受到疾病威胁的禽类挑拣出来,而且需要在众多的禽类中穿行挑拣,劳动强度大、挑拣的效率低、还易将疾病传染给人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捕捉效率高、可降低劳动强度、结构简单的高效捕禽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手柄和捕捉杆,其结构要点捕捉杆上设置有具有扳手的转轮,捕捉杆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捕捉爪相连,转轴上设置有压板,弹簧的一端与压板相连,弹簧的另一端与捕捉杆相连;捕捉杆的侧面设置有与捕捉杆相对平行的钢绳,钢绳的一端与转轮相连,钢绳的另一端与压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捕捉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捕捉杆上设置有具有扳手的转轮,捕捉杆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捕捉爪相连,转轴上设置有压板,弹簧的一端与压板相连,弹簧的另一端与捕捉杆相连;捕捉杆的侧面设置有与捕捉杆相对平行的钢绳,钢绳的一端与转轮相连,钢绳的另一端与压板相连;使用本实用新型,无需进入到养殖区域内,不必穿行于禽类之间即可捕捉到出现疾病问题的禽类,更可捕捉到远距离的禽类,捕捉效率高,可快速及时地处理问题禽类,避免疾病的传播;
2、可降低劳动强度:
使用本实用新型捕捉禽类,只要推动扳手就可轻易捕捉到近距离和远距离的禽类,尤其适合捕捉散养和圈养的禽类,降低了饲养人员的劳动强度,使捕捉过程简便快捷;
3、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仅由捕捉杆、钢绳和捕捉爪构成,构件少,结构简单,取材容易,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为手柄,2为防滑套,3为凹槽式挡板,4为转轮,5为扳手,6为扶手,7为捕捉杆,8为钢绳,9为固定环,10为压板,11为弹簧,12为转轴,13为捕捉齿,14为捕捉爪。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手柄1和捕捉杆7,捕捉杆7上设置有具有扳手5的转轮4,捕捉杆7的一端通过转轴12与捕捉爪14相连,转轴12上设置有压板10,弹簧11的一端与压板10相连,弹簧11的另一端与捕捉杆7相连;捕捉杆7的侧面设置有与捕捉杆7相对平行的钢绳8,钢绳8的一端与转轮4相连,钢绳8的另一端与压板10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捕捉杆7上可设置有防滑套2;当手抓握在手柄1上的防滑套2时,摩擦力增大,捕捉禽类更方便自如。
在本实用新型的捕捉杆7上、转轮4的后方可设置有凹槽式挡板3;扳动扳手5时,凹槽式挡板3可起到限定扳手5的位置的作用,并可防止扳手5因用力扳动而折断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捕捉杆7上可设置有扶手6;当捕捉到禽类时,可用手握住扶手6,保持捕捉设备的平衡,保证操作顺利进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捕捉杆7上可设置有固定环9;固定环9可规范钢绳8的运动轨迹,使钢绳8在捕捉杆7附近运动,还可保证钢绳8的作用力度。
本实用新型的捕捉爪14上可设置有捕捉齿13;具有捕捉齿13的捕捉爪14更牢固地卡住捕捉到的禽类,防止禽类滑落,保证捕捉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次动作过程:
首先,操作人员向自身方向扳动或用手指拉动扳手5,钢绳8被拉紧缠绕在转轮4上;压板10被钢绳8拉向捕捉杆7,弹簧11被压缩,捕捉爪14向中间合拢卡住禽类;然后,松开扳手5,钢绳8放松,弹簧11复位,捕捉爪14向两侧分开,禽类被释放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长顺,未经徐长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63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