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头全拧式机械扳手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7194.2 | 申请日: | 201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3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云义 |
主分类号: | B23P19/06 | 分类号: | B23P1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700 山东省龙***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头 全拧式 机械 扳手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头全拧式机械扳手。
背景技术:目前,设备部件之间的固定连接大多采用螺栓和螺母,安装和拆卸的工具一是用单头呆板手、双头呆板、套筒扳手等手动工具,二是用电动套筒扳手和气动套筒扳手,这些扳手一次只能拧紧或拆卸一个螺母或螺栓,存在工作效率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尤其适合大规模流水线作业的多头全拧式机械扳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头全拧式机械扳手,其特征是:外壳体右端设有后端盖,外壳体右端面中心上设镶嵌孔安装轴承支撑主动轴内端,主动轴外端由后端盖中孔上的轴承伸出;在外壳体左端插接内壳体,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有导向定位沟槽;内壳体外端设前端盖;在前端盖上均布设有多个通孔安装轴承支撑套筒转轴;套筒转轴内端固接套轴,套轴通过轴承安装于内壳体左端面的通孔上;在外壳体和后端盖与套筒对应的位置上对应设有从动转轴;从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外壳体右端面通孔上,从动轴右端位于后端盖上的轴承上;主动轴上设主动齿轮与从动轴上的从动齿轮啮合;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力矩调节离合装置。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根据所需拧紧力的大小调节螺栓上的螺母,确定压缩弹簧的压缩力,从而调节了左、右棘轮的啮合力的大小,当主动轴逆时针方向带动主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所有的从动齿轮顺时针旋转,通过力矩调节离合装置的左棘轮和右棘轮之间的啮合力把力矩传递给套轴,套轴带动内六角套筒旋转,从而实现对紧固件的拧紧;当被紧固的螺母或螺栓达到额定的拧紧力矩时,离合器处于打滑状态不工作,紧固工作结束。因而具有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适合大规模流水线作业的优点。
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考附图,一种多头全拧式机械扳手,外壳体10右端设有后端盖6,外壳体10右端面中心上设镶嵌孔安装轴承3支撑主动轴1内端,主动轴1外端由后端盖6中孔上的轴承2伸出;在外壳体10左端插接内壳体18,外壳体10和内壳体18之间设有导向定位沟槽25;内壳体18外端设前端盖21;在前端盖21上均布设有多个通孔安装轴承20支撑套筒22转轴;套筒22转轴内端固接套轴16,套轴16通过轴承17安装于内壳体18左端面的通孔上;在外壳体10和后端盖6与套筒22对应的位置上对应设有从动转轴19;从动轴19通过轴承9安装在外壳体10右端面通孔上,从动轴19右端位于后端盖6上的轴承5上;主动轴1上设主动齿轮7与从动轴19上的从动齿轮8啮合;在外壳体10和内壳体18之间设力矩调节离合装置;力矩调节离合装置是由从动轴19内端设右刺轮11与左棘轮12配合构成的离合机构和前端盖21上的螺母23与螺杆24配合构成的力矩调节器组成;左棘轮12轴插接于套轴16的轴孔内;在内壳体18与套轴16之间的套轴16上由左到右依次设有压缩弹簧15、弹簧垫14,弹簧垫14与左棘轮12之间设单向推力球轴承13;螺杆24右端固定于外壳体10的右端面上,螺杆24左端由内壳体18左端面和后端盖21上的通孔伸出与螺母23螺纹连接;在外壳体10和内壳体18之间的螺杆24上还设有复位弹簧4;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套筒22和对应的从动轴19数量为2。也可以根据实际操作需要将套筒22和对应的从动轴19数量设为4或6或8个或更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云义,未经李云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71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压式干衣机
- 下一篇:一种生产饲料的进料分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