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高纵向载荷的全宽型司机室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07739.X | 申请日: | 201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0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蒋忠城;林文君;刘永强;谢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4 | 分类号: | B61D17/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 |
地址: | 41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纵向 载荷 全宽型 司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轨车辆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B型城轨车辆车体抗高纵向载荷的全宽型司机室。
背景技术
司机室是地铁车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头车厢的前端。城轨车辆司机室头部不仅要造型体现时代的气息,城市的风格,设备布置的合理,而且要在事故情况下保障司机的安全。
现有的B型城轨车辆全宽型铝合金司机室结构的最大抗纵向载荷约为800KN,超过800KN司机室的结构会出现塑性变形,外形就会被受到损坏,因此不宜直接在司机室进行设备安装和各种设备的布线,需要另外增加相应安装座。此外,在头车厢吸能设置上无较好的解决办法,一旦发生碰撞,整个司机室都将出现不可修复的损坏,可能对车辆操作人员甚至车厢内的乘客造成严重伤害,不安全,一般只能在时速80km/h~100km/h状况下使用,不能满足快速轨道交通的使用要求和安全性要求。
中国专利ZL200620069988.8公开了一种地铁车辆独立式司机室,如图4所示,包括底板8,装在底板上前两端的角立柱4,角立柱4上端通过主横梁3连接,主横梁3两端后侧设有侧纵梁1,由此角立柱4和主横梁3构成司机室的前端结构,主横梁3和侧纵梁1构成司机室头罩,该司机室结构简单,能在一定车速范围内可以保障司机室的安全,但对于车速在120km/h快速轨道交通环境下的应用,其抗高纵向载荷的能力仍然不强,安全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B型城轨车辆全宽型铝合金司机室抗高纵向载荷能力不高,潜在影响车辆操作人员安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抗高纵向载荷的全宽型司机室,该司机室可随整车同时承受至少1200KN的纵向压缩载荷而其结构不会发生塑性变形,能满足快速轨道交通的使用要求和安全性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高纵向载荷的全宽型司机室,包括底板和固定连接在底板前两端上的角立柱,该角立柱上端连接有由主横梁与垂直布置在主横梁两端的两根侧纵梁构成的司机室头罩;其结构特点是,两根侧纵梁之间的还设有至少一根纵梁,且该纵梁一端固接在主横梁上;所述两根角立柱下部之间由前端横梁连接。
藉由此结构,角立柱结构可保证司机室的抗冲击强度,实现车辆车头轮廓造型,实现司机室顶部结构、侧部结构和前端结构的整体铝合金连续焊接。
司机室头罩中的侧纵梁与纵梁采用铝合金型材,结构简单,重量轻,其中纵梁的数量和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司机室头罩内可安装独立司机室空调和司机室通讯设备。
由角立柱、主横梁和前端横梁构成的全款型司机室前窗形状,可在保证司机室前窗抗冲击强度的同时,使司机室具有开阔的视野。
所述角立柱后侧连接有侧门框,该侧门框的下端固接在底板上,该侧门框的上端与司机室头罩相连,该侧门框用于安装折页式司机室侧门,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快速改造而适应各种宽度的车辆,可安装塞拉门、折页门或内藏门。该侧门框为独立模块化设计,便于生产现场焊接装配。
所述前端横梁与底板间设有垂直于底板的前端立柱,该前端横梁与前端立柱组成的司机室前端结构,可作为独立模块在各种车型中使用,可用于安装司机台和前车灯,承受司机室前方的压力或冲击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司机室结构能够很好地协调整个车体的刚度,保证车体结构强度,可承受的纵向压缩承载至少为1200KN,纵向拉伸承载至少为960KN而司机室结构不会发生塑性变形,能保证地铁列车在120km/h速度下运行时使用安全。
另外司机室视野开阔,且可以本司机室为设计原型,衍生出满足全宽型、逃生门型、梯形车辆断面、鼓型车辆断面以及各种宽度的铝合金司机室结构,外观设计工作量小。司机室结构实现模块化设计,便于生产装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外形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现有机车司机室的立体外形图。
在图中
1-侧纵梁; 2-纵梁; 3-主横梁;
4-角立柱; 5-前端横梁; 6-前端立柱;
7-侧门框; 8-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77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