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梯次利用冷凝冷却热量的集中供热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8232.6 | 申请日: | 2010-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8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连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连祥 |
主分类号: | F24D3/00 | 分类号: | F24D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王军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次 利用 冷凝 冷却 热量 集中供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石油化工及具有冷凝、冷却热量企业废弃的低温热量的集中供热系统。具体是一种梯次利用冷凝冷却热量的集中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化工等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许多冷凝、冷却热量在生产生活中可直接利用的温位却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还浪费了大量水、电、药剂等资源。在其周边的热量用户却在利用常规的加热方式生产品质相同的热能,如何合理的利用冷凝、冷却热量,置换其它加热方式生产的热量,实现“热企联产”一定会产生巨大的环境,经济效益,造福人类,成为人类的期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梯次利用冷凝冷却热量的集中供热系统,它是利用石油化工等企业,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而企业却无法直接利用的冷凝、冷却热量置换其它加热方式生产的热量,实现“热企联产”巨大的环境,造福人类,从而,节约能源,降底成本,保护环境,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梯次利用冷凝、冷却热量集中供热系统,包括:较高温冷却循环水来水管线、达标冷却循 环水回水管线,所述的较高温冷却循环水管线与达标冷却循环水回水管线之间,依次连通前置换热装置、再热装置、热量利用装置、再冷装置。
所述的从热量利用装置至前置换热装置之间依次连通次级热量利用装置和低温热补偿装置,所述的低温热补偿装置分别连通冷却循环水进水管线、冷却循环水回水管线。
所述的前置换热装置为较高温冷却循环水来水管线始端的换热器。
所述的再冷装置为原有冷却装置或冷却循环水汇总管线及其次级管线。
所述的再热装置为调峰热源。
本实用新型一种梯次利用冷凝、冷却热量集中供热系统,使生产工艺中较高温度的冷凝冷却热量能部份或全部再次利用,工艺要求的冷凝、冷却负荷由前置换热装置,热量利用装置,再冷却装置共同冷却至工艺要求。既降低了工艺冷却负荷,减少热污染,降低水资源、电能、药剂等资源消耗,又节约了热利用装置能源消耗。在热量利用装置侧如有制冷需求时,本系统还可以为制冷设备提供制冷机所需驱动热源。它实现了“热企联产”巨大的环境,造福人类,从而,节约能源,降底成本,保护环境,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编号说明:
1、较高温冷却循环水来水管线;2、较高温冷却循环水回水管线;
3、供热热水管线;4、供热回水管线;5、前置换热装置 ;
6、热量利用装置;7、再冷装置;8、再热装置;
9、次级热量利用装置;10、低温热补偿装置;
11、冷却循环水进水管线;12、冷却循环水回水管线;
13、达标冷却循环水回水管线装置;
Ty、是冷却工艺要求的回水温度。
Th、是工艺要求温度Ty时,对应供热回水温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梯次利用冷凝、冷却热量集中供热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较高温冷却循环水来水管线1、冷却循环水来水总管线或冷却装置、达标冷却循环水回水管线装置13,所述的较高温冷却循环水来水管线1连通前置换热装置5,前置换热装置5通过供热热水管线3至再热装置8,再热装置8的出口连通热量利用装置6,热量利用装置6由供热回水管线4依次连通次级热量利用装置9、低温热补偿装置10,低温热补偿装置10分别连通冷却循环水进水管线11、冷却循环水回水管线12;低温热补偿装置10返回前置换热装置5,前置换热装置5通过较高温冷却循环水回水管线2至再冷装置7,再冷装置7至达标冷却循环水回水管线装置13。
所述的前置换热装置5也可以采用较高温冷却循环水来水管线1始端的换热器。
所述的再冷装置7也可以为原有冷却装置或冷却循环水汇总管线及其次级管线。
所述的再热装置的热源是由空冷器或油气冷却器或水冷器、热管、热 泵、锅炉等装置提供;在现有的较高温度的冷却循环水去冷却装置或冷却循环水来水汇总也可以采用调峰热源。
所述的前置换热装置5由换热器阀泵控制设备,管道组成装置。
所述的热量利用装置6由换热器阀泵控制设备,用热的设备及管线组成。
所述的再冷装置7由冷却设备、换热设备、阀泵、控制设备及管线构成。再冷装置可以新建或改造利用原冷却系统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连祥,未经陈连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82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IL-6抗体及其用途
- 下一篇:光电智能辨向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