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用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08280.5 | 申请日: | 2010-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3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杰;张为民;余林;祁红飞;陈俊;胥文明;徐祝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优耐德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9/02 | 分类号: | B66B9/02;B66B11/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陈美平;周希良 |
地址: | 31002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梯,是一种手、电双动力控制运行的电梯,它通过电驱动一垂直丝杆转动带动与之配合的螺母和固定在螺母上的轿厢实现电梯的升降,也可以通过手动装置使螺母和固定在螺母上的轿厢实现升降,适合于家庭住宅和无障碍场所使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小型家庭住宅电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且随着能源的日趋紧张,对电梯的节能环保方面要求越来越高。普通曳引式电梯,通常至少需要一个迷你机房和简易的控制室/柜,这需要有严格的顶层和底坑高度,所以曳引式电梯大多适用于中高层大楼建筑,对于低层建筑物或别墅和公共场所并不适合。近年来已有小型丝杆和卷扬机式电梯,运行时能耗大、噪音大、传动效率低,而且这些装置在停电或切断电源的情况下都无法使用,有的停电时采用备用电源,对能耗大,这些小型电梯都不适合安装在家庭住宅中。
本发明人之前曾经发明有“手自一体式升降装置”,同样具有手、电双动力控制,但该发明为丝杆不动,载人台固定在滚珠螺母上,滚珠螺母带动载人台在围壁中升降。但该发明中手动装置的设计不够理想,整梯运行存在着噪音大、传动效率低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家用电梯,能手动和电动两种方式运行,它通过电驱动一垂直丝杆转动来带动与之配合的螺母和固定在螺母上的轿厢实现电梯轿厢的电动上下升降运行,也可以通过手动驱使螺母沿着丝杆上下转动实现电梯轿厢的升降,本发明具有电动运行能耗小、噪音小、传动效率高,手电切换容易,使用灵活方便,特别在突然停电或切断电源情况时使用,也不需要备用电源,尤其适合于家庭住宅和无障碍场所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家用电梯,电动运行时,丝杆转动,螺母部分有离合器保护保证螺母不会转动,安全可靠;同时增加了对重装置,能够降低能源消耗。
一种家用电梯,含手动和电动两种运行方式,它包括,
一围壁,直接作电梯井道;
一个载人或物的轿厢10,所述轿厢10为背包式固定在螺母6的一侧,轿厢10的横截面与围壁的横截面保持一致能使轿厢10在围壁中升降;
一电传动机构,包括,电机1、联轴器2、能垂直旋转的丝杆7和与丝杆相配合呈相对静止的螺母6,所述的电机1与联轴器2和丝杆7三者为同步转动;
一对重装置,包括对重11、对重导轨12、轿厢导靴13、轿厢导轨15;
一套轿厢绳头组件14,轿厢绳头组件14卧放布置在轿厢10的顶部,能使轿底的厚度缩减至30mm;
一手动装置5,所述手动装置5通过手动装置安装板31固定在轿厢10的背部,手动装置5包括:中间为手轮轴20,手轮轴20面向轿厢侧装有一手轮19,中间装有一主传轮21,另一侧装有制动器22,手动装置5内的右侧装有与手轮轴20平行的离合器24,离合器24的输入轴上装有从动轮23,离合器24的输出轴上装有齿轮组25,齿轮组25的一端装有主动轮17,手动装置5的左侧装螺母6,螺母6的上面有被动轮16,其中,制动器22在有电情况下卡死手轮轴20,离合器24为单向传动,即只能在离合器输入轴输入扭矩,带动输出轴转动,逆向不动;
手动运行时,所述电机10制动,丝杆7不转动,通过手动装置5驱动螺母6使与螺母6固定的轿厢10升降;
电动运行时,所述手动装置5不动,电机10驱动丝杆7垂直旋转,带动螺母6和与之固定的轿厢10实现升降。
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补充,提供的一种家用电梯,能手动和电动两种方式运行,具有电动运行能耗小,手动运行无源耗,并具有噪音小、传动效率高,手电切换容易,使用灵活方便,特别在突然停电或切断电源情况时使用,也不需要备用电源,尤其适合于家庭住宅和无障碍场所使用,既节能又可做健身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立面);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件5(手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件14(轿厢绳头组件)安装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优耐德电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优耐德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82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间补气热泵室外机组拆分式换热系统
- 下一篇:城市污水能源直吸式热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