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行流式换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9210.1 | 申请日: | 2010-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1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侯晓京;谷操;靳霏;董庆丽;王雅静;周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8D1/053 | 分类号: | F28D1/053;F28F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行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铜硬钎焊技术制造的平行流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铜硬钎焊技术(CuproBraze)是近年来国际上提出的一种先进的钎焊技术,用于铜/黄铜热交换器的制造,采用这种先进技术制造的铜制换热器有很好的散热性能、优异的抗腐蚀性、较高的可靠性和强度,市场前景非常乐观。通过对国内外技术资料和信息的分析发现,目前铜硬钎焊换热器的形式只局限于管带式结构,很显然这种单一结构的产品无法满足市场对各种类型换热器的需求。因此,如何扩展铜硬钎焊换热器产品结构类型,扩大适用范围,以满足更多不同情况下的结构需求,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铜硬钎换热器结构单一、局限性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铜硬钎焊技术制造的紧凑型平行流式换热器,具有流动阻力小、换热效率高的特点。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平行流式换热器,包括铜扁管、铜双波浪带和集流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扁管和铜双波浪带依次交错叠加焊接成芯体,铜扁管的两端焊接在集流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芯体最外侧与集流室垂直的两边安装有侧护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铜双波浪带包括两条铜单波浪带和一条铜平板带,两条铜箔制的单波浪带分别焊接在铜平板带的正反两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式:铜双波浪带中铜箔的厚度为0.035毫米。
本方案采用铜硬钎焊工艺技术生产平行流式换热器,该技术将铜硬钎焊技术应用于管带式结构之外的换热器的钎焊,拓宽了铜硬钎焊技术在换热器生产领域的应用,能更加全面的满足市场对各种类型换热器的需求。本方案采用铜硬钎焊工艺技术生产铜制平行流式换热器,它主要由椭圆铜扁管和铜双波浪带翅片构成,这种超薄型铜双波浪带翅片是一种由厚度为0.035毫米甚至更薄的铜箔滚制成两条单波浪带通过锡焊固定在一条中心带(普通铜带)上形成的。本方案突破了铜硬钎焊技术只用于管带式结构的现状,拓宽了硬钎焊技术在换热器生产领域的应用,能更加全面的满足市场对各种类型换热器的需求。其次,超薄型铜双波浪带的应用大幅度有效提高了平行流式换热器传热表面对流体的扰动程度,强化了传热效果,提高了部件的散热能力。同时超薄型铜双波浪带重量轻、体积小,可有效减低部件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集流室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方案包括芯体1、集流室5、铜扁管3、铜双波浪带4和侧护板2,如图2所示,集流室5有两个,形状为一个带弯头的空心管道。芯体由铜扁管和铜双波浪带构成,多个铜扁管和铜双波浪带相互交错叠加焊接在一起,每个铜扁管的两端焊接在两个集流室上,集流室与各铜扁管相通,侧护板2有两个,分别安装在芯体与集流室垂直的两个最外侧边处。铜双波浪带4由两条铜箔制的单波浪带通过锡焊固定在一条铜平板带的正反面上形成,铜箔的厚度为0.035毫米,铜双波浪带形成的空气流通通道与铜扁管内流体的流通方向垂直。
本装置在实际工作中,散热介质(水或油)由一侧的集流室流入,再进入各铜扁管,扁管内散热介质的热量由铜双波浪带进行传导,扩大了芯体的散热面积,由空气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散热介质进入另一侧的集流室,再进入循环管路,散热介质升温后再进入集流室形成一个循环。
本方案的换热器按以下步骤制造:
①制造铜扁管,在铜扁管上下平面涂覆铜硬钎焊专用金属焊剂;
②利用铜箔制超薄型铜双波浪带,并在双波浪带的上下表面涂覆铜硬钎焊专用金属焊剂;
③制造侧护板,在侧护板内表面涂覆铜硬钎焊专用金属焊剂;
④将侧护板、铜扁管、铜双波浪带、集流室装配好,然后用压紧工装压紧;
⑤将换热器送入铜硬钎焊炉内进行高温钎焊,钎焊温度500℃~600℃;
⑥得到成型换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92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重收费系统模拟信号发生器
- 下一篇:客车电器柜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