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流诱导吸尘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09901.1 | 申请日: | 2010-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5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宣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伯民 |
主分类号: | A47L7/06 | 分类号: | A47L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流 诱导 吸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设有气流诱导装置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由于吸尘器在清除尘埃、吸引收集小颗粒物品方面有其独特的功效,因此,在各种场所被广泛地采用。但就目前的技术而论,要提高吸尘器的吸口吸引力,扩大吸引范围,比较普遍采用的措施是增大吸尘器电机的功率,进而提高转速加大风量。这样做,从节能的角度考虑,是非常不适宜的,因为根据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吸尘器吸引力的衰减是和距吸入口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一味的加大吸尘器电机的功率,虽然在吸口反映出吸力的增大,但在离开吸口稍远处,所增加的吸力微乎其微,所以用增大吸尘器电机功率的办法,对扩大吸尘口的吸净范围,提高吸净率作用不大,但能耗急刷增加,噪音会明显增大。另一方面,吸尘器在工作时,要不断排出气体,这些排出的气体虽然通过过滤器,用肉眼去看似乎是洁净的,但实际上,这些气体中所含的尘埃都是极细小的,而这些极细小的尘埃进入人们的呼吸道后,对身体的伤害会比较大颗粒的尘埃更甚,因为它们更细、更轻,所以更容易随人们的呼吸气流直达呼吸器官的深部甚至溶入血液中;同时也不易引起对呼吸道的刺激,而使呼吸道作出应急排异反应,造成在呼吸道沉积的后果。总之,目前的吸尘器存在为提高吸净率而耗能偏多、噪音明显增大,不断排出含对人体危害更甚的极细小尘埃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流诱导吸尘器,克服目前的吸尘器耗能多、噪音大、要排出极细小尘埃危害健康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包括吸尘器排气口、吸尘刷头、吸尘器吸口,连接吸尘器吸口和吸尘刷头的软管和硬管,设有排气集气室、回气软管、气流诱导头、诱导气出口,所述排气集气室装于吸尘器的排气口上,所述气流诱导头装于吸尘刷头,回气软管连接排气集气室和气流诱导头。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原吸尘器直接排出的气体再经过回气软管引导到吸尘刷头进行吸引尘土的地方,利用它的余压把尘土吹动起来,以利于吸尘刷头更方便地把尘土吸入。同时吸尘器吸入的脏空气中的尘粒,大部分让过滤器滤入集尘腔,极细小的尘粒也不再排入空间,而是在吸尘器整个系统内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有一部分会被较大的尘粒吸附而一起落入集尘腔,提高过滤率。
气流诱导头可以设二个,分装于吸尘刷头的二边,使诱导气流更均匀平衡;回气软管可以和原吸尘软管粘合在一起,成为一体,这样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高能效,减小噪音,尤其是没有含有极细小尘埃的排气污染空间,保障使用吸尘器时使用者和在现场人员的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示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尘器,2、吸尘器吸口,3、软管,4、硬管,5、吸尘刷头,6、排气口,7、排气集气室,8、回气软管,9、气流诱导头,10、诱导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原吸尘刷头5通过硬管4软管3和吸尘器吸口2连结,开动吸尘器1工作,经过滤后的排气通过排气口6排出,完成吸尘的整个流程。本实用型在吸尘器1的排气口6上套装上排气集气室7,再用回气软管8把排气集气室7尚有余压头的气体送至装于吸尘刷头5两端的气流诱导头9,让气体从诱导气出口10吹出,吹向尘土,使尘土飘浮起来,更易被吸尘刷头5吸进,达到了提高吸净率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伯民,未经宣伯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099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