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河道清污设施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10068.2 | 申请日: | 2010-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9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赵瑞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瑞芳 |
主分类号: | E02B15/04 | 分类号: | E02B15/04;C02F1/5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50100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清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河道清污设施。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镇很多河道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和沉淀物。因这两类污染物的存在,造成河道的污水横流,淤积严重。在对河道清理过后,很快又恢复成原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给河道的管理和维护也造成很大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河道清污设施,以减少排放污水对河道及河水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河道清污设施,由前端墙、后端墙、两个侧墙和池底合围成一个池体,两个侧墙的顶面高出前、后端墙的顶面,池底为向一侧的侧墙倾斜的斜面;在所述池体的上部设有若干安全护栏,在池体中部设有拦挡墙,拦挡墙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墙相接,在拦挡墙的上方设有拦污梁,拦污梁的底沿低于后端墙的顶面。
本实用新型可修建在通向河道的排水渠的排水入口处。本清污设施的前、后端墙的顶面与排水渠道的底面持平,本清污设施的两个侧墙可与排水渠的渠边基本平齐。本清污设施的池体通过拦挡墙分隔成前部的沉淀池和后部的净化池两个部分。
排水渠中的污水在流过本清污设施时,淤积物下沉到沉淀池的池底,成为沉淀物;悬浮物则在通过拦挡墙与拦污梁之间的缝隙时被拦污梁拦截。被拦截的悬浮物可通过人工定时或及时进行清理,池底的沉淀物则可用泥浆泵定时抽取后集中处理。本清污设施后部的净化池是一个二次沉淀处理机构,流过拦挡墙后的污水又通过池体后端墙的阻挡,使流速减慢,这样就可使还未沉淀下来的一些淤积物出现沉淀,清污就比较彻底。
拦污梁的迎水面为弧形面,拦污梁与拦挡墙之间最窄处的间距≥300mm。这里主要考虑的是,在雨季因雨水而使排水渠及河道的过水量增加时,采用这种结构可确保本清污设施不会影响河道的泄洪。
本实用新型采用物理原理对排入河道的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进行分离,再分别进行集中清理,由此减少了对河道及河水的污染,使向河道排放的污水达到基本无悬浮物的程度,河道淤积的状况也会大为改善。
本实用新型可成为农村或小城镇居民居住比较集中地区的排污口建设模式;其运行成本低,基本无须维护,清理人员只要根据排污情况定期清理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清污设施由前端墙1、后端墙6、两个侧墙3和池底9合围成一个池体,两个侧墙6的顶面高出前、后端墙的顶面,池底9为向一侧的侧墙倾斜的斜面。在池底9可沿一侧边沿设置出清淤槽,以方便清淤。在池体的上部设有若干安全护栏7,以防止人员掉落。安全护栏的间隔为300mm左右,还可在安全护栏7上增加若干加固梁10,以提高刚度。
在池体中部设有拦挡墙8,拦挡墙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墙3相接,由此将池体分隔成为前部的沉淀池2和后部的净化池5,净化池的体积要小于沉淀池的体积。在拦挡墙8的上方设有拦污梁4,拦污梁的两端固定于两个侧墙3上,拦污梁的底沿低于后端墙6的顶面约100mm,这样可使拦污梁4浸在水流表面,以更有效地拦截悬浮物。拦污梁4的迎水面为弧形面,背水面为平直面,这样易于分流渠道的水流。拦污梁4与拦挡墙8之间最小处的间距不小于300mm,使拦污梁4与拦挡墙8之间的过水面积大于拦污梁4对渠道流水的阻挡面积。拦污梁4的宽度不小于500mm,人员可在其上部行走,清理悬浮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瑞芳,未经赵瑞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00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