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头盔内衬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10181.0 | 申请日: | 2010-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3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陈锡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慧来(厦门)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2B3/10 | 分类号: | A42B3/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盔 内衬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帽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可有效分散冲击力的安全帽的头盔内衬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安全帽的结构是由一具一定硬度的材料制成的头盔壳体,以及内层结合一具一定厚度的高密度发泡吸震材质的内衬,两者结合,一旦受到外力撞击,可通过该硬质壳体及发泡内衬抵挡或吸收部分外力,以降低和分散外部的冲击力,达到保护使用者及降低伤害的目的,但现有安全帽的内衬结构采用的材质较硬并且是匹配壳体的一个整体式结构,可弹性变形吸震缓冲的能力不佳,如图1、2所示,受到冲击时,该内衬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形传递及吸收冲击力,分散冲击的能力较差,对于集中且强度高的冲击力无法进行充分有效的扩散,使得大部分外力仍集中作用,令使用者头部仍受到较大的冲撞,对于强度较高的冲击,吸震缓冲的效果不理想;因此有业者设计在壳体与发泡内衬间增加设置一层密度较低且软质的垫层,增加缓冲作用,以期能将集中的冲击力向四周分散,削弱、降低对人体头部的撞击,但实际应用中其最终分散缓冲外力的效果仍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盔内衬结构,具有可有效分散冲击力,达到较佳安全保护性的特点。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头盔内衬结构,包括一头盔壳体、结合于该壳体内侧的内衬体以及布设于该内衬体中的复数缓冲单元;其中内衬体由密度较低且软的材质构成,紧密结合于该硬质的壳体内侧,该缓冲单元为一具一定强度的吸震材料制成的中空柱状体,间隔分布设于内衬体中。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其头盔内衬通过柔软的内衬体与较强的缓冲单元的相配合作用,可充分吸收、分散、降低外部的冲击和震荡,有效降低作用于人体头部单位面积的冲击力及震荡强度,具有更佳的安全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头盔的剖视图;
图2为习用头盔受冲击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习用头盔的震荡指数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显示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
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震荡指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配合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头盔内衬结构包括一头盔壳体1、结合于该壳体1内侧的内衬体2以及布设于该内衬体2中的复数缓冲单元3;其中壳体1为硬质材料制成,内衬体2是由密度较低且软的材质构成,紧密结合于壳体1的内侧,与使用者的头部接触;而缓冲单元3是由具一定强度的吸震材料制成的中空柱状体,间隔分布设于内衬体2中。
头盔内衬采用上述结构,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如图6所示,一些低度或中度的冲击力,在未达到使缓冲单元3弹性变形的强度值时,可藉由内衬体2柔软的特性,有效吸收、缓和高速冲击力,并且还可将部分冲击向周边分散传递;对于作用点集中并高强度的外力冲击,本实用新型可藉由缓冲单元3中空柱状体受力弹性变形,吸收消化部分冲击力,并且通过该缓冲单元3的弹性变形将冲击力向四周分散,由于缓冲单元3设于内衬体2中,因此可有效的将冲击力大范围分散至四周内衬体2,配合柔软的内衬体2进一步充分化解强大的冲击力,并且冲击后,该内衬体2与缓冲单元3可迅速弹性回复至自然未变形状态。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头盔内衬通过柔软的内衬体2与较强的缓冲单元3的相配合作用,可充分吸收、分散、降低外部的冲击和震荡,最终有效降低作用于人体头部单位面积的冲击力及震荡强度,如图3所示为采用习用头盔内衬的震荡指数,图7所示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头盔内衬的震荡指数,由图中可见,本实用新型相比较习用结构确具有更佳的安全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慧来(厦门)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未经慧来(厦门)运动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01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铲墙铲
- 下一篇:一种室内体育馆的地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