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控制阻尼弹簧浮置道床隔振器高频失效的弹性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10185.9 | 申请日: | 2010-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8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佟小朋;张斌;丁树奎;邵斌;朱胜利;孙家麒;汪根胜;葛佩声;金志春;张丁盛;李湘久;孙京健;苏宏兵;任奇;梁国君;张玉敏;曾向荣;张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世纪静业噪声振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E01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叶凡 |
地址: | 10005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阻尼 弹簧 道床 隔振器 高频 失效 弹性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除轨道交通中的噪声或振动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浮置板隔振道床系统的隔振器弹性底座。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轨道交通以其便捷、快速、准时、节能、有效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的优势,迅速成为城市交通建设的发展热点。但其振动与噪声污染也会对沿线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在建设同期采取必要的隔振降噪措施。其中减振降噪效果最好的还是由阻尼弹簧构成的浮置板隔振道床系统。
已有弹簧隔振器或为钢底板与混凝土基础直接刚性接触、或采用很薄的经过浸胶处理的纤维垫层(该纤维垫层虽具有一定的防滑作用,但不具备必要的抑制中高频固体噪声传导的作用),导致现有钢弹簧浮置道床普遍存在较显著的高频失效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控制阻尼弹簧浮置道床隔振器高频失效的弹性底座,该底座能够有效抑制隔振器的高频失效、减少固体噪声传导辐射,保证隔振器的减振降噪效能,同时增大隔振器的横向稳定性,提高浮置道床的安全保障系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隔振器的弹性底座,具有呈盘形的主体部,其顶部设有与隔振器底部相契合的凹槽,主体部的底部设有多个环形凸起。
特别是,主体部和环形凸起由橡胶或粘弹性复合材料制成。
其中,多个环形凸起具有同一圆心,相邻的环形凸起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而形成环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实现对地铁弹簧隔振器高频失效的控制:由于当激振频率大于金属弹簧隔振器30倍自振频率以上时,高频激励振动将沿隔振器弹簧的簧丝传递,形成显著的中高频固体噪声传导辐射,导致隔振器的减振降噪性能下降。而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底座则可以有效衰减中高频固体噪声的传导、弥补金属弹簧隔振器特有的高频失效缺陷,并通过与弹簧隔振器的组合使用实现对宽频激励的有效减振、降噪;
2、增大隔振器底板和道床基底之间的摩擦力:由于弹簧隔振器为钢底面,与盾构隧道的混凝土地面摩擦力较小,而加入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底座将大大地增加隔振器和地面之间的横向摩擦力,为地铁列车安全运行提供足够的横向稳定性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安置有本实用新型弹性底座的隔振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安置有本实用新型弹性底座的隔振器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控制阻尼弹簧浮置道床隔振器高频失效的弹性底座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控制阻尼弹簧浮置道床隔振器高频失效的弹性底座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吊环;2、密封盖板;3、4、支撑凸台;3a、4a、卡槽;5、顶板;5a、上套筒;6、分体支撑垫片;7、加强销;8、预埋锚筋;9、预埋套筒;9a、套筒法兰;10、隔振器;11、预紧螺母;12、底座;12a、凹槽;12b、环形凸起;12c、环形槽;12d、底座主体部;13、限位挡销;14、浮置板道床;15、垫片止挡;16、锁止压板;21、弹簧;22、阻尼材料;25、底板;25a、下套筒。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阻尼弹簧浮置道床隔振器高频失效的弹性底座做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阻尼弹簧浮置道床隔振器高频失效的弹性底座12安置在隔振器10的底部。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的弹性底座12整体呈盘形,其具有主体部12d,主体部12d的顶部设有与隔振器底部相契合的凹槽12a,底部设有多个同心的环形凸起12b,环形凸起12b之间形成环形槽12c。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底座12整体为橡胶材料或粘弹性复合材料一次硫化成型。
图1示出的隔振器10包括顶板5,具有由其底面向下延伸的上套筒5a;底板25,具有由其顶面向上延伸的下套筒25a,下套筒25a与上套筒5a形成下大上小的筒状,上套筒5a套装在下套筒25a内;阻尼弹簧21,安置在顶板5和底板25之间,位于下套筒25a外部。
如图1所示,隔振器10的底板25安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底座12的凹槽12a内,使得底板25与凹槽12a相契合。
其中,下套筒25a内置入的阻尼材料22,可相对于整体变形(即最大速度输入)高效提供适度的阻尼功能,阻尼材料22可以选用液体阻尼材料,也可选用固体阻尼材料。上套筒5a套接在下套筒25a内,使得在顶板5受垂直方向的载荷作用时上套筒5a的下端面与底板25的顶面相距一定距离h,该距离h小于阻尼弹簧的最大轴向变形量∑x(∑x为相邻弹簧圈之间的间隙之和,其中x表示一对相邻弹簧圈之间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世纪静业噪声振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世纪静业噪声振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01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