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厌氧发酵装置的四项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10593.4 | 申请日: | 2010-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4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张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华;张冲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 装置 四项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厌氧发酵装置,特别是一种厌氧发酵装置中集气、水、泥、浮渣分离于一体的四项分离器。
【背景技术】
三相分离器是目前常用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的关键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污泥三相有效分离。
传统三相分离器包括反应区、集气区、沉降区、出水区、污泥回流口和反射椎或阻气板,结构简单,但由于沉淀区进水和污泥回流在同一个开口进行,互相干扰,沉降效果不佳,在负荷较高时会出现污泥流失,从而限制了反应器负荷的提高。因此,业内对此作了改进,设计出具有独立的沉降区入流口的改进型三相分离器。
改进型三相分离器增设了独立的沉降区入流口,与气体分离后的固液混合物沿入流口进入沉降区,固液分离后澄清液从溢流口排出,污泥在回流口形成泥层,增加了回流的推动力,同时也保证固液混合物不会通过回流口进入沉淀区,这样的结构使污水上升和污泥回流严格分开,有利于沉淀区的工作,提高沉淀效率,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传统三相分离器污泥流失问题,提高了反应器负荷。但随着反应器规模的扩大,负荷的提高,产气量大大增加,气体上升过程对混合液扰动大,部分污泥颗粒特别是轻质颗粒和进水渣质容易在气泡的承托下进入集气区,在气-液表面形成为浮渣,不断聚集、结层,浮渣问题越发普遍和严峻。浮渣的形成能迫使一些气泡进入沉淀区,不利于泥水分离,导致部分污泥因不能及时沉降随出水流失;而沉降部分污泥质轻、松散,不利于污泥回流;且若不及时排除浮渣,浮渣层将随着覆盖面的扩大和厚度的增加影响气体逸出,抑制沼气生产,破坏厌氧工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产气、澄清出水、快速沉泥、及时排渣(浮渣)的集气、水、泥、渣(浮渣)分离于一体的四项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厌氧发酵装置的四项分离器,包括位于液面下方的一反应区、一沉降区、一出水区以及位于该液面上方的一集气区,且沉降区和出水区位于所述反应区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液面下方的一排渣区,该排渣区以及出水区在所述沉降区的上方由外而内布置。
进一步的,上述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可以支撑该四项分离器的中心管柱,该中心管柱的上端部开有收气孔,并在收气孔的下方分别设有出气引管、出水引管、排渣引管以及排泥引管;该中心管柱上位于反应区上段周边设有一阻气板,该阻气板通过一角钢架固定,该阻气板为敞口的倒棱台结构;该阻气板的上方处围绕所述中心管柱设有导流板,该导流板围成的方体结构的空间为所述沉降区,且该导流板与所述阻气板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作为沉降区入流口;所述导流板的顶部由外而内设有一排渣槽以及一出水槽,该排渣槽和出水槽之间还设有一过水通道,该排渣槽内的区域为所述排渣区,该出水槽内的区域为所述出水区。
较佳的,所述出水槽的底部通过一出水管连接所述中心管柱;所述排渣槽的底部通过两排渣管连接所述中心管柱;所述中心管柱由两根封闭的上、下管段通过法兰连接组成,该上、下管段为独立管段,上管段自上而下分为出气段和出水段,且出气段的底部引出一所述出气引管,出水段的底部引出一所述出水引管;下管段为排渣段,下管段的底部另设一排泥段,排泥段的底部还设有一排泥斗,排渣段的底部引出一所述排渣引管,排泥斗的底部再引现一排泥引管。所述出水区设有三角溢流堰,该三角溢流堰位于出水槽外壁的顶部,且排渣槽的内壁高于出水水位。
较佳的,所述排渣槽、出水槽以及过水通道均为四边形。
较佳的,所述中心管柱上还连接一用于回流污泥的反射椎,该反射椎位于所述阻气板的下方并与阻气板之间留有间隙;使污泥沉降至阻气板内侧,沿壁滑落至污泥回流口并经反射椎均匀分配至反应区内。
较佳的,所述的收气孔为长形小孔环绕于中心管柱上端部,形状相同,大小相等,且对称分布,使收气均匀、完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整个分离器构造简单,功能区划分明细,分布合理。反应区混合液流动推力大,混合效果佳,反应彻底,产气量大;无动力连续排渣,无浮渣结层现象,排气顺畅,气源均衡;污泥沉降性好,沉降区内几乎全部污泥可回流至反应区,反应区污泥浓度高,有机负荷容量大,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受浮渣,污泥颗粒干扰小,水质良好。整个分离过程同时完成了气、水、泥、渣四项分离,合理解决了三相分离器惯有的浮渣问题,且无需外加动力和人员操控便可达到高效产气和污水净化的目的,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华;张冲,未经张华;张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05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钢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r≤0.3的IF钢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