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RRU远程射频单元一体化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10892.8 | 申请日: | 2010-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9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生;代喜望;蒋红义;刘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广顺网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陈燕生 |
主分类号: | H01Q1/22 | 分类号: | H01Q1/22;H01Q1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0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ru 远程 射频 单元 一体化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RRU远程射频单元一体化天线。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诸如高层建筑的室内覆盖、盲区或阴影区的覆盖等采用传统基站技术较难解决的无线网络覆盖问题,射频单元拉远技术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案。在采用射频单元拉远的基站系统中,主要的射频单元及天线被安装在需要提供覆盖的区域,并通过传输馈线连接到基站的其它单元。然而,在进行宏基站大范围网络覆盖的时候,局部区域的网络盲区或阴影区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现有解决方案是另行新增天线解决其覆盖需求,这时候就需要额外的补网天线进行选址、覆盖,因而将极大的影响整个网络的建设周期,并且增加与业主产生冲突的可能,且由于是天线和RRU单元分体设置的,其安装不方便,将天线设置在外面,不隐蔽,不美观,分体设置需要较长的馈线连接,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输效果好、隐蔽、美观的RRU远程射频单元一体化天线。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RRU远程射频单元一体化天线,包括RRU远程射频单元,以及设置在RRU远程射频单元上并与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天线部分组成,天线部分包括设置在RRU远程射频单元上的天线底板,及与底板相配合的上盖,及设置在底板与上盖之间的反射板,及设置在反射板上的振子,及与振子电性连接的射频接头。
作为优选,所述天线底板的四个角开有四个挂孔,挂孔内侧设置有用于防水的防水压紧块。
作为优选,所述RRU远程射频单元上设置有与挂孔配合的卡接件。
作为优选,所述振子与射频接头通过芯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RRU远程射频单元一体化天线,由于是采用一体化设计,整体看上去与RRU远程射频单元集成在一起,一体化设计保证了其隐蔽、美化的特性,且由于设计在一起,连接RRU远程射频单元与天线的馈线可以设计得很短,从而可以节约成本,提高传输效率;另通过一体化设计,在一次网络建设中就可以满足后期的补网需求,一体化的设计安装起来也非常方便,无须另外提供天线的基础架设支撑部分。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RRU远程射频单元一体化天线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RRU远程射频单元一体化天线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RRU远程射频单元一体化天线,包括RRU远程射频单元1,及设置在RRU远程射频单元1上并与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天线7。设置在RRU远程射频单元1上的天线7包括底板2,及与底板2相配合的上盖3,及设置在底板2与上盖3之间的反射板4,及设置在反射板4上的振子5,及与振子5电性连接的射频接头6。所述射频接头6与RRU远程射频单元1通过芯线电性连接。采用一体化设计,整体看上去与RRU远程射频单元集成在一起,一体化设计保证了其隐蔽、美化的特性。
其中,所述底板2的四个角开有四个挂孔20,挂孔20内侧设置有用于防水的防水压紧块21。所述RRU远程射频单元1上设置有与挂孔20配合的卡接件10。通过卡接件10与挂孔20的配合,可将底板2挂靠在RRU远程射频单元1。所述振子5与射频接头6通过芯线连接,用于传输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RRU远程射频单元一体化天线,由于是采用一体化设计,整体看上去与RRU远程射频单元集成在一起,一体化设计保证了其隐蔽、美化的特性,且由于设计在一起,连接RRU远程射频单元与天线的芯线可以设计得很短,从而可以提高传输效率;另通过一体化设计,在一次网络建设中就可以满足后期的补网需求,一体化的设计安装起来也非常方便,无须另外提供天线的基础架设支撑部分。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范围,凡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相同或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广顺网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陈燕生,未经南京广顺网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陈燕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08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起动设备
- 下一篇:一种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二次封装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