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漂浮水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11320.1 | 申请日: | 2010-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0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林华乡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E04H4/12;C25B9/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2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漂浮 水净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器,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小型游泳池的水净化器结构。
背景技术
人们在使用游泳池时,越来越注重泳池中池水的卫生状况,为了提高泳池中水的水质,通常都要使用到消毒器,市面上常见的消毒器系统一般包括主管路10、次氯酸钠发生装置30和铜离子发生装置40,如图12所示,其是使用动力装置将水泵到主管路10的盐水环境中,再借助次氯酸钠发生装置30和铜离子发生装置40所产生的氯、铜离子对池水进行消毒,然后再将消毒后的池水泵入游泳池中,如此循环。
通过前面的介绍可以知道,由于现有的消毒器需要配备水泵等动力装置,造成体积较大,占用面积大,且需要较高的动力源,因此比较适用于大型游泳池,而对于家用的小型游泳池而言,则使用成本高,并不实用。
为了克服前述缺点,厂家针对小型家用游泳池开发出一种可漂浮在水面上的净化器结构,其包括壳体及装设在壳体上的太阳能板和铜块,壳体可漂浮在水面上,而太阳能板装设在壳体的顶面,吸收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提供铜离子的电解,铜离子与菌体酶的硫氰基结合而使酶失去活性,有效形成除藻药剂,抑制藻类的生长,从而对池水进行有效的杀菌消毒作用。这种净化器结构由于是直接对池水进行消毒,无需水泵等大型设备,因此仅靠太阳能板提供的能量即可。
然而,此种结构在使用时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后,是即时供给铜离子电解,当日照充足时,太阳能板转换的电能较多,造成释放到水中的铜离子含量过高,同时含量过高的铜离子与水中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绿色的氢氧化铜微粒,使得池水颜色变绿,特别是当使用者游泳上岸后,氢氧化铜附着在头发上,使头发着色,影响使用效果;而当日照不足时,太阳能板无法提供足够的电解能量,造成池水消毒效果不佳,失去使用的意义。
鉴于前述分析,本设计人针对目前应用于小型游泳池的净化器结构进行研究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漂浮水净化器,其通过增加充电电池,太阳能板转化的电能首先存入充电电池中,再根据需要进行电解,使得铜离子的释放量可控,提高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漂浮水净化器,其增加设置钛网,提高消毒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方案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太阳能漂浮水净化器,包括壳体及装设在壳体上的太阳能板和铜块,还包括装设在壳体上的钛网、电路板和充电电池,太阳能板与充电电池连接,为充电电池充电;充电电池再为电路板提供电源;电路板周期倒极为铜块和钛网供电。
上述钛网套设在铜块的外部。
上述壳体上还固定有一装有氯化钠颗粒的药丸固定罩。
上述充电电池还连接一LED。
上述LED外还设有一散热片。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改进:
(1)通过增加一充电电池,太阳能板转化的电能首先存入充电电池中,再由电路板上的控制装置控制通电与否,可有效控制铜离子的释放量,避免天气状况对消毒效果的影响,提高使用效果;
(2)增加钛网,当钛网通电而铜块不工作时,使铜块的两极短接至钛网的负极或比该负极更低的电压,使得此时铜块的电势等于或低于钛网负极,不能产生铜离子,从而避免设计之外的铜离子的释放,铜离子的释放量精确可控,确保池水的质量;
(3)本实用新型更可将钛网套设在铜块的外部,这样实现二者的均匀接触,使得铜块的表面腐蚀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总控制图;
图6是图5中主控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铜块和钛网均未通电时的电路图;
图8是钛网通电而铜块未通电时的电路图;
图9是钛网倒极通电而铜块未通电时的电路图;
图10是钛网未通电而铜块通电时的电路图;
图11是钛网未通电而铜块倒极通电时的电路图;
图12是现有消毒器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太阳能漂浮水净化器,其包括壳体、太阳能板2、LED 3、散热片4、电路板5、充电电池6、铜块7和钛网8,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未经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13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