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11862.9 | 申请日: | 201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5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袁国贤;赵希林;任兆兴;黄成有;瞿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G01K13/10;G01K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李顺德 |
地址: | 617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积 混凝土 测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测温技术,尤其涉及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大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混凝土的多点进行实时监控,对保障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原因是: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热量,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时,就会产生裂缝。因此,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关键是控制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目前,许多企业施工中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采取如下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在特定部位预留测温孔洞或预埋测温管,使用玻璃泡温度计、电子测温仪等设备,由专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在预留孔洞或预埋测温管中不同的深度进行测温并记录,再经进一步人工数据处理,做出应对措施。这种方法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精力,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不到保证。没有准确的温度数据,将不能对大型混凝土的温度进行准确控制,将会对大型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产生裂缝,造成质量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技术测温耗费人力及得到的数据不准确的不足,提出一种全自动化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系统,包括监测装置、单片机、温度检测装置及冷却装置,所述监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及冷却装置均连接单片机。
所述监测装置采用计算机,并与单片机之间采用RS-485总线连接。
所述单片机为STC89C51RC单片机。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N个数字温度传感器,1≤N≤16,且为整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准确监控混凝土内部温度、自动采取降温措施,提高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构成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技术测温耗费人力及得到的数据不准确的不足,提出一种全自动化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监测装置、单片机、温度检测装置及冷却装置,所述监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及冷却装置均连接单片机。
实施例:
本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系统,包括计算机、单片机、温度检测装置及冷却装置,所述监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及冷却装置均连接单片机。单片机可采用IntelMCS-51系列兼容的STC89C51RC单片机,温度检测装置可采用多个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组成,根据单片机的挂接能力一般不超过16个,计算机与单片机之间采用RS-485总线连接,组成RS-485网络,由于RS-485布线简单,只需使用两根线就可以组成整个网络,再加上RS-485在理论上最大传输距离可达到1.2公里,如果加上中继器(最多8个)理论上可以达到9.6公里,特别适合于大规模工业测控领域。
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混凝土浇筑前,按技术规范在现场安装布置好温度传感器,并对每只温度传感器编号(用户定义)。一般要求每100m2浇灌层布3个采样点,采样点布置呈梅花形。(本系统每台测温单片机可挂接16只测温传感器,那么在500m2浇灌层范围内只需安装一台测温单片机。可节省RS-485网络布线劳动强度);2.按技术规范安装好冷却装置;3.混凝土浇筑后,用户根据测量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传感器的采样点差值,设定混凝土内部温度报警上下限。本系统提供单点采集、单线采集、单站采集、全网采集、定时采集五种方式,定时采集间隔时间用户可自行设置。4.混凝土内部温度超过报警限后,本系统会发出报警信号,同时由单片机控制冷却装置的启停,实现混凝土降温的自动功能。5.混凝土养护结束后,只需在混凝土表面剪断温度传感器的外引线即可。本系统中采用的温度传感器为一次性耗材,相对细小,埋于混凝土内部,不会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本系统中单片机将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实时传递给计算机进行监控,并实时地以温度曲线形式显示,也可生成报表并打印,非常直观。
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根据上述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稍作改动而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其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18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