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用垂直轴发动机金属油箱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12140.5 | 申请日: | 201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7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义超;李治兵;翁慰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宗申通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F02M3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00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 垂直 发动机 金属 油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箱,特别是一种通用垂直轴发动机金属油箱。
背景技术
目前,通用垂直轴发动机上的油箱包括油箱箱体、箱盖和油箱口,在油箱箱体的两侧设置有限位销,并通过限位销及油箱口与发动机本体连接定位。
现有的油箱箱体普遍采用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制作,对于金属材质制成的油箱而言,在制造的时候,是通过垂直于油箱口轴线的水平分模的方法将油箱箱体分为上箱体和下箱体分别制造,然后再将上箱体和下箱体连接在一起而成,这样做不但加工不方便,而且由于不是全部采用滚压而成,密封性不强,并且水平分模方法冲压出的上箱体和下箱体,报废率较高。
通用垂直轴发动机在工作时,为了使得油箱中的汽油能够顺利的进入到化油器中,油箱必须与大气相通,形成常压,如果油箱内形成负压,则会导致汽油不能进入到化油器,所以,通常的做法是使油箱口与油箱盖之间有一定缝隙,使得油箱内腔与大气相通,但是由于汽油具有极强的挥发性,油箱内的汽油蒸汽就会通过油箱口与油箱盖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大气中,这部分挥发的汽油不但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而且挥发的汽油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制造方便、合格率高的通用垂直轴发动机金属油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通用垂直轴发动机金属油箱,包括油箱箱体、箱盖和油箱口,所述油箱箱体包括由垂直于油箱口端面分模冲压而成的左箱体和右箱体,所述左箱体和右箱体通过滚压连接。
为了快速方便的将油箱安装在通机发动机本体上,在油箱箱体的底部中间处设置有与油箱箱体底部呈一体的安装片,在安装片上设置有安装孔。
在油箱箱体上设置有汽油蒸汽吸附装置。进一步,所述汽油蒸汽吸附装置包括单向阀和碳罐,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油箱箱体的上部,其一端与油箱箱体内腔相通,另一端通过管道与设置在通机本体上的碳罐连接。
为了防止汽油蒸汽通过箱盖与油箱口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大气,所述箱盖与油箱口之间采用端面密封,进一步,所述端面密封是在箱盖内设置有一个密封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安装方便的优点,同时,它还具有如下优点:
1.左箱体和右箱体采用滚压连接,保证了油箱的密封性,同时垂直分模制造左箱体和右箱体,降低冲压时的报废率,提高了冲压时的一次合格率;
2.采用安装孔进行安装,使得油箱箱体的安装更加方便;
3.采用汽油蒸汽吸附装置,有效的阻止了汽油蒸汽进入大气,降低了对大气的污染,达到了EPAIII排放标准,同时,汽油蒸汽的回收利用,提高了燃油的利用率;
4.采用密封圈进行端面密封,使得油箱盖与油箱口之间的密封性更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油箱箱体结构立体拆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通用垂直轴发动机金属油箱,包括油箱箱体1、箱盖2和油箱口3,所述油箱箱体1包括由垂直于油箱口3端面分模冲压而成的左箱体6和右箱体7,所述左箱体6和右箱体7通过滚压连接。
在油箱箱体1的底部中间处设置有与油箱箱体1底部呈一体的安装片8,在安装片8上设置有安装孔9。
在油箱箱体1上设置有汽油蒸汽吸附装置。所述汽油蒸汽吸附装置包括单向阀4和碳罐5,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油箱箱体1的上部,其一端与油箱箱体1内腔相通,另一端通过管道与设置在通机本体上的碳罐5连接。
所述箱盖2与油箱口3之间采用端面密封。所述端面密封是在箱盖2内设置有一个密封圈10。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先将油箱箱体1通过底部的安装孔9与发动机本体连接,油箱的油箱口3处穿过导流罩并与之连接,碳罐5通过管道与通机发动机本体上的空气滤清器连接。由于油箱口3与箱盖2是采用端面密封,则油箱箱体1内的汽油蒸汽不会通过油箱口3与箱盖2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大气中,而是通过单向阀4进入到碳罐5内,并吸附在碳罐5内的活性炭上,当发动机进入进气行程时,进气门打开,此时,活性炭上吸附的汽油分子就进入到了空气滤清器中与空气混合形成燃气,最后进入到燃烧室内燃烧做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宗申通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宗申通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21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