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热力采油的无锅筒蒸汽发生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12994.3 | 申请日: | 201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2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利;董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文利;董倩 |
主分类号: | F22B31/08 | 分类号: | F22B31/08;F22B3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李京楠 |
地址: | 10010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热力 采油 无锅筒 蒸汽 发生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稠油热采设备,特别涉及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由于某些油田的油质粘度较高,在石油开采中,需要用较高温度的蒸汽注入油井中,以稀释石油,降低稠油粘度,让石油容易从油井中开采出来。
目前油田广泛使用高压直流湿蒸汽发生器来产生蒸汽,注入到各油井,而现有的高压直流湿蒸汽发生器生产的饱和蒸汽,含水量大,干度低,蒸汽质量差,湿蒸汽是气液两相流,难以很好地进行注汽分配和计量。
现有的能获得干蒸汽或过热蒸汽的蒸汽发生器是由炉体、锅筒和过热器等组成,锅筒对水质的要求高,只能使用高标准的脱盐水,从油田污水处理站送来的回用水,其矿化度过高,现有的带锅筒的蒸汽发生器无法直接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热力采油的无锅筒蒸汽发生器装置,可用燃气、燃油或煤供热,利用立式汽水分离器和平衡容器来提高蒸汽品质,使用油田污水处理站送来的回用水,经化学水单元简单调整,生产100%干度的蒸汽,可以方便对注入蒸汽进行计量和分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热力采油的无锅筒蒸汽发生器装置,包括炉体、对流烟道,其特征是:该装置还包括立式汽水分离器、平衡容器、上集箱、下集箱、空气预热器、省煤器、过热器、鼓风机、给水泵,立式汽水分离器、平衡容器、上集箱、下集箱都设置在炉体的外部,空气预热器、省煤器、过热器都设置在对流烟道内,鼓风机的出口经过冷风管道与空气预热器的入口连通,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经过热风管道与炉体底部的燃烧室连通,给水泵经过进水管道与省煤器的入口连通,省煤器的出口经过热水管道与平衡容器中部的气液两相入口连通,平衡容器底部的液相出口与立式汽水分离器下 部的液相入口连通,平衡容器顶部的气相出口与立式汽水分离器上部的气相入口连通,立式汽水分离器底部的出水口经过下降管与下集箱连通,下集箱经过上升管组与上集箱连通,上升管组设置在炉体内,上集箱经过蒸汽引入管与立式汽水分离器的上部汽室连通,立式汽水分离器的汽室出口经过蒸汽引出管与过热器的入口连通,过热器的出口与蒸汽输送干线连通。
所述蒸汽输送干线上装有喷水减温器。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
本装置使用立式汽水分离器和平衡容器来提高蒸汽品质,解决了以往气液两相湿蒸汽无法计量和分配的问题,为稠油开采提供准确的数据。与锅筒相比较,立式汽水分离器对给水水质要求较低,可使用油田污水处理站送来的回用水,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标号
1炉体 2对流烟道 3立式汽水分离器
4平衡容器 5上集箱 6下集箱
7空气预热器 8省煤器 9过热器
10鼓风机 11给水泵 12冷风管道
13热风管道 14进水管道 15热水管道
16气液两相入口 17液相出口 18液相入口
19气相出口 20气相入口 21出水口
22下降管 23上升管组 24蒸汽引入管
25蒸汽引出管 26蒸汽输送干线 27喷水减温器
28旋风分离器 29返料器 30炉膛出口烟道
31联接烟道 32加煤斗 33石灰斗
34汽室 35燃烧器 36排污管
37管道 38管道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热力采油的无锅筒蒸汽发生器装置,包括炉体1、对流烟道2,该装置还包括立式汽水分离器3、平衡容器4、上集箱5、下集箱6、空气预热器7、省煤器8、过热器9、鼓风机10、给水泵11。
立式汽水分离器3、平衡容器4、上集箱5、下集箱6都设置在炉体1的外部,空气预热器7、省煤器8、过热器9都设置在对流烟道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文利;董倩,未经赵文利;董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29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