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隔爆型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13108.9 | 申请日: | 201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6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郑昌陆;郑益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传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00 | 分类号: | H02K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7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用隔爆型 永磁 同步 牵引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动机,具体涉及一种矿用隔爆型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煤矿的矿用窄轨直流电源电机车或其他传动电机大都采用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异步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虽然具有调速性能好等优点,但传统的直流电动机采用电刷-换向器结构,存在很多弊端,如:1)耗电量大,直流牵引电动机的效率比较低,同时直流电动机大都采用电阻调速或斩波调速,在电机制动过程中难以做到能量回馈,所以直流牵引电动机在应用于蓄电池或架线电机车中能量消耗大。2)保养维修量大,电动机的电刷-换向器经常损害,需要经常保养和维修,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3)直流电动机寿命短,由于直流电动机必须有的铜头整流子和碳刷,这就必然造成直流电动机的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
交流异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寿命长、易保养维护等优点,但存在运行效率低、调速性能不理想、过载能力差、功率因素低和保护手段不够等缺点,会因为负载过大而启动困难甚至烧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矿用隔爆型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该电动机采用具有稀土磁体的同步稀土永磁转子,并在电动机内设置位置监测器、温度传感器,具有功率因素高、运行效率高、启动力矩大、高可靠性、维护工作量小和寿命长等优点,同时具有防爆功能,适合于有危险气体的矿井或相关领域使用。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矿用隔爆型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包括有电机防爆外壳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定子,所述外壳由电动机机座和固定于所述电动机机座两端部的端盖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机座内装有具有稀土磁体的同步稀土永磁转子,所述稀土永磁转子连接有位置监测器,所述定子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外壳上部设置有接线腔,所述位置监测器、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线通过接线端子与接线腔相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牵引性能更好,在低频起动时,起动转矩大,能使交流永磁同步牵引电机达到或超过直流电机的起动转矩和牵引特性。满足被牵引对象在低速时的最大起动牵引力,使带重载起动强劲有力。
2)维修量更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无线圈及换向铜头,电动机本身的维修工作量很小。
3)节约电能,效率比较传统的直流电机和异步电机明显要高很多,同时在电动机使用过程的制动情况下,电动机可以通过控制器实现能量回馈。
4)寿命长,电动机内含有温度检测等功能,可以通过电动机控制器实现但电机超过自身设计极限时能降低功率运行或停机,有效保护电机,从而能大大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所示,标号分别表示:转轴1、端盖2、接线腔3、转子4、温度传感器5、定子6、电动机隔爆机座7、位置监测器8。
如图1所示,该矿用隔爆型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主要由电动机机座7、端盖2、转子4、位置检测器8、温度传感器5、定子6、转轴9组成。
其中,电动机机座7和端盖2构成了电动机的电机防爆外壳,电动机的电动机机座7及其端盖2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其厚度、强度和接合部间隙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达到或超过煤矿安全所要求的最低隔爆要求。
转子4为内部具有稀土磁体的同步稀土永磁转子,不需要铜、铁等金属材料,不需要外部励磁,因此效率比同容量的异步电动机要高。定子6和转子4安装在机座7上,转轴1穿过防爆外壳的端盖2向外延伸。位置检测器8和转子4相联,温度传感器5和电动机的定子6相联,信号线通过接线端子(图中未示)与接线腔3相联。位置监测器8用来监测到转子4的磁极位置信号,温度传感器5用来监测到电动机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该电动机的电压等级可制成从30V至380V甚至更高,功率从4.5KW至75KW甚至更高功率等级的一系列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传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申传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31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