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植物生长光源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13334.7 | 申请日: | 2010-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8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姜振峰;武小霞;滕卫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5/01;F21V21/22;F21V23/00;F21V29/02;A01G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关畅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生长 光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源设备,特别是关于一种能完整模拟白天及黑夜等自然条件的植物生长光源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植物生长气候室中使用的光源普遍以钠灯为主。虽然钠灯光谱能够满足植物正常营养生长需要,但是具有明显缺陷:一,钠灯光源以灯管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造成中央温度高,四周温度稍低;二,钠灯光源由于重量原因一般只能固定在一个高度,不能根据植物生长高度变化而调整高度,因此,距离过大植物表面光强不足,而生长到一定时期后,植物表面光强又过强,造成灼伤,严重影响植物生长,甚至影响植物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光照高度可调、光照强度可调、光照种类多样化的植物生长光源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植物生长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灯箱,所述灯箱由一立体框架外包蒙皮形成,所述灯箱以一面为基础固定在升降器上,与安装所述升降器一面相对的另一面上,开设有多个灯孔,所述灯孔中安装有光源,所述光源包括三基色荧光灯、蓝紫色光补光灯和红外线补光灯三种,其中所述蓝紫色光补光灯的波长为300~500nm,所述红外线补光灯的波长为700~800nm,各所述光源与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相连,各所述光源朝向植物。
在安装所述升降器的灯箱一面上还安装有操作门和风扇。
在开设有所述灯孔的灯箱一面上还开设有散热孔。
所述升降器为两个,为电驱动、液压驱动、气压驱动形式之一的升降器,所述升降器包括一套管和一嵌套在套管中的伸缩杆,所述套管固定在植物生长棚上,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灯箱并使所述灯箱能够上、下移动。
所述灯孔分排布置,所述三基色荧光灯、蓝紫色光补光灯和红外线补光灯,三种灯按排交错分布。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由于将灯箱安装在一可升降的升降器上,因此可通过电动机控制的升降器来控制灯箱高度,灯箱高度可调,就可避免因植物矮小光照距离过大而表面光强不足,也可避免因植物高大光照距离过小而表面光强过强,造成灼伤。2、本实用新型在灯箱上还安装了多种波长的光源灯,通过不同光源灯的设置,可满足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光源需求。同时,各光源灯的开启数量可控,在某一确定的高度时,可以通过调整灯的开关数量调整光强。3、本实用新型灯箱上还配置有散热装置,能够及时排出由于光源过热产生的热能,避免对植物和线路产生热伤害。4、本实用新型设置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系统与光源相连,通过编程控制可实现灯的自动开闭,无需手动开关电源。5、本系统各组成部分单价低廉,因此,可以存有少量的库存,在运行部件损坏后能够及时更换。避免由于钠灯等价格过高备货压力大的问题。以上光源系统的设置满足了北方寒地农作物全生育期对可见光光谱的需求,又对需求较多和有特殊作用的蓝紫色光和红外线进行补充,使农作物保证正常营养生长同时也能顺利进行生殖生长,完成生育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灯箱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升降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灯箱1、升降器2、操作门3、风扇4、光源5,及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
如图4所示,灯箱1是由连接件围成一立体框架11,再在框架11外包围蒙皮12形成的一空腔式结构,灯箱1的造型以长方体为主,但不局限于此。框架11和蒙皮12均由耐高温的阻燃材料制成,比如不锈钢材料。灯箱1以某一宽展面为基础安装在升降器2上,此宽展面定义为灯箱1的背面。灯箱1的背面可以安装一个升降器2,但一般是安装两个升降器2,以保持灯箱升降时的平衡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33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