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叉型转移弧等离子喷枪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13522.X | 申请日: | 2010-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1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峰;陈连忠;黄祥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5H1/34 | 分类号: | H05H1/3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杨虹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叉 转移 等离子 喷枪 | ||
1.一种交叉型转移弧等离子喷枪,其特征在于:由两个结构相同的枪体组成,两枪体之间呈八字形结构分布,两枪体轴线夹角为10~170°,两个枪体的主电极(2)通过电缆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两个枪体的辅助电极(4)之间通过电缆或机械机构连接在一起形成等电位,每个枪体的主电极(2)和辅助电极(4)之间与高频引弧装置连接,喷枪工作时,在每个枪体的主电极(2)和辅助电极(4)之间形成非转移弧,待两个枪体内的非转移弧稳定后,断开两个辅助电极(4)之间的连接,两个枪体内的非转移弧在工作气体的作用下,拉长并拉出辅助电极,形成起始于一个枪体的主电极,交汇于两枪体的轴线交点处,终止于另一枪体的主电极的转移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型转移弧等离子喷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枪体包括辅助进气室(1)、主电极(2)、主进气室(3)、辅助电极(4)、主进气室体(5)、内筒(6)、外筒(7)、隔离绝缘筒(8)、前法兰(9)、绝缘体(10)、后法兰(11)和尾法兰(12),主电极(2)和辅助电极(4)分别位于枪体的后端和前端,分别与主进气室体(5)机械连接,主电极(2)、辅助电极(4)和主进气室体(5)之间形成的空腔为主进气室(3),辅助进气室(1)设置在主电极(2)的尾部,主电极(2)和主进气室体(5)之间通过隔离绝缘筒(8)相互隔开,主进气室体(5)、内筒(6)、外筒(7)和前法兰(9)焊接为一体,主电极(2)的尾端与尾法兰(12)焊接在一起,尾法兰(12)通过螺栓与后法兰(11)连接,后法兰(11)通过螺栓与绝缘体(10)和前法兰(9)连接,辅助电极(4)位于枪体的出口处,通过螺纹与主进气室体(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叉型转移弧等离子喷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进气室(1)和主进气室(3)的内腔壁面上设有1~4排与内腔圆周切向的进气孔,每排切向进气孔的数量为沿内腔径向均布2~8个,每个枪体的辅助进气室(1)和主进气室(3)的切向进气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交叉型转移弧等离子喷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电极(4)的内径为沿气流方向呈收缩形状,收缩的末端出口小于或等于主电极(2)的内径,辅助电极(4)的最小内径为0.3~1倍的主电极(1)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型转移弧等离子喷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电极(2)和辅助电极(4)采用抗氧化紫铜材料或铜合金材料制成,在内表面喷涂有抗氧化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型转移弧等离子喷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电极(2)和辅助电极(4)为双层中空管状电极,内管的外壁开有通冷却水的冷却水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型转移弧等离子喷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电极(4)的长度为主电极(2)内径的2~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352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遥控LED灯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