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皮带机下料器及应用该下料器的皮带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13766.8 | 申请日: | 2010-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4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章梦涛;吴卫文;陈振峰;彭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如茵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34 | 分类号: | B65G47/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皮带机 料器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带输送机下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在皮带机上自由移动的下料器。
背景技术
皮带输送机(简称皮带机)广泛应用于固体物料的传送,传统的下料方式是物料输送至皮带机的末端后自由下滑落地或由人工来接收。参照图1,皮带机一般由皮带机支架9、皮带2、转筒和电机组成,皮带机支架9两边焊接短连杆,用来连接皮带支撑轮8,每一组皮带支撑轮8通常有三个,外侧两个斜向下,中间的一个平放,排布成U形;转筒设在支架两端,由电机驱动转动,皮带2缠绕在两个转筒上,形成环状,转筒转动时带动皮带2运动。皮带机的长度通常是固定的,随物料需要输送的距离而设定。一些生产活动,如物料发酵或贮藏,需要将物料布设到较大面积范围的空间内,这就要求物料在皮带上的任何位置都能够下料,以便于均匀铺料。
传统意义上的下料器多为在容器仓底部出口处设置的,如定量下料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公告号为CN2825656Y)公开了一种联接物料溜槽的粉状物输送定量排料装置;移动式宽皮带布料装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公告号为CN2811906Y)公开了一种将宽皮带上的物料向烧结机输送的装置,上述公开的装置均不能完成将皮带上的物料在不同位置排下的任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将皮带机上的物料均匀布设到较大面积范围的空间内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移动式皮带下料器及应用该下料器的皮带机,其结构简单、实用,能有效地将物料均匀分配。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有结构框架、“U”型底盘、皮带托轮、刮料板和导料板;其中结构框架底部连接底盘;两皮带托轮连接在结构框架的内部两侧;刮料板连接在结构框架的顶部;导料板连接在框架结构底部两翼的外侧。
所述刮料板为可调式刮料板,导料板为可上下翻转的铰接式导料板。
一种应用前述下料器的皮带机,在皮带机支架上部两侧设有与固定皮带支撑轮的连接杆,所述下料器设置于皮带机的支撑轮上部,皮带从下料器皮带托轮之上、刮料板之下穿过;两侧的导料板在在外力作用下可上下翻转,翻下后与皮带机支撑轮的连接杆接触。平时导料板就是翻下状态的,被连接杆卡着整个下料器不能移动;需要移动式,向上翻转,脱离连接杆,推动下料器在皮带机支撑轮上滑动,到达指定位置,翻下导料板,被连接杆固定。
所述皮带机支撑轮和下料器的皮带托轮均为转轴体,下料器的宽度略大于皮带的宽度;下料器刮料板与皮带托轮之间的距离为皮带的厚度。皮带上走动中的物料遇到刮料板被分向皮带外侧,并下落到下料器下部连接的导料板上,物料沿导料板下滑到指定位置。
所述支撑轮从正视断面方向看呈“U”型,其与“U”型底盘形状相吻合。推动该“U”型底盘,下料器可以在皮带机上自由移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框架把“U”型底盘、皮带托轮、刮料板和导料板组合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方形的下料器。通过皮带机上可移动的下料器将皮带上纵向输送的物料下排到皮带机外侧的目标位置,将下料器设置成可以在轨道上移动的整体,再配合该下料器的使用,实现在较大面积范围内物料的均匀分配。本装置具有简单实用和高效的特点,非常适用于对粉状、颗粒状的物料进行布设或铺设,如将物料均匀分配到集中相连的容器仓、发酵池或贮藏罐中,既减少了皮带机的配置数量,又节约能源和人力物力,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皮带机和下料器的右视断面图;
图2为皮带机和下料器的正视断面图;
图3为皮带机和下料器的俯视图。
图4为皮带机和下料器布置结构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其中移动式皮带下料器11,包括结构框架4底部连接“U”型底盘5;皮带托轮3连接在结构框架4的中部,前后各一个,固定在框架结构4的两头;刮料板1连接在结构框架4的顶部;导料板6连接在框架结构4底部两翼的外侧。 所述刮料板1为可调式刮料板(通过尾部铰接结构,来调整与水平面的夹角),导料板6为可上下翻转的铰接式导料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如茵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如茵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37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