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相交流用电的集抄和智能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14602.7 | 申请日: | 2010-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3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邓颇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颇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4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相 交流 用电 智能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相交流电的管理装置,尤其是一种单相交流用电的集抄和智能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单项交流用电的部分用电设备漏电了仍不为人知,存在安全隐患。随着用电普及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的用电节点控制保护装置,如漏电保护器和空气开关,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都是通过互感器耦合到电流,产生磁力,通过衔铁吸合而切断用电回路,存在以下缺陷:二者都是通过机械原理而实现,机械动作相对来说比较慢;磁力转化机械的动作有热量持续性;漏电保护器正常情况需要定期检修;当异常跳闸后,必须通过手动合闸;用户往往无法选配自己使用的规格;无法在电压异常时切断用电而保护;无法实现智能化开关动作和定时控制;无法明确告诉用户当前的用电状况。
现有的智能型漏电短路保护器也无法把用电的各种参数明确的读出,无法告知人们当前的用电状况;没有温度检测功能;无法实现多节点控制,无法实现远程监控功能。没有定时(自动开启或者关闭)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方式智能化、用电参数明确化的单相交流用电的集抄和智能控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单相交流用电的集抄和智能控制装置,包括与各个节点模块进行通讯的显示控制中心模块,节点模块包括用于采集电流、电压以及线路温度的采样放大电路,采样放大电路分别与主芯片和比较保护电路相连,主芯片、比较保护电路分别接用于实现节点模块通断的开关电路,主芯片通过通讯电路与显示控制中心模块通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节点模块内的采样放大电路实时对电流、电压以及线路温度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后的电流、电压、温度参数通过通讯模块传送至显示控制中心模块,由显示控制中心模块对各个参数进行显示,同时发出控制信号至节点模块,由节点模块对开关电路进行智能控制。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显示控制中心模块与各个节点模块之间的串行通讯与网络通讯,同时实现对各个节点模块的智能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比较保护电路和开关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讯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单相交流用电的集抄和智能控制装置,包括与各个节点模块10进行通讯的显示控制中心模块20,节点模块10的个数为5~10个。节点模块10包括用于采集电流、电压以及线路温度的采样放大电路11,220V单相交流电对采样放大电路11供电,采样放大电路11分别与主芯片12和比较保护电路13相连,主芯片12、比较保护电路13分别接用于实现节点模块10通断的开关电路14,主芯片12通过通讯电路15与显示控制中心模块20通讯,如图1所示。
结合图1,所述的显示控制中心模块20包括用于显示实时电流、电压以及线路温度的显示屏,所述的显示屏为800×480点阵彩色的LCD液晶显示屏。显示控制中心模块20还包括与节点模块10的主芯片12进行通讯的主控芯片,主控芯片采用LM3S811单片机,其外围接口有液晶驱动、键盘扫描、串口通讯、实时时钟、I2C数据存储、SPI FLASH的图片存储、蜂鸣器、工作电源和晶振。显示控制中心模块20能够完成与各个节点模块10之间的串行通讯以及网络通讯,对数据和图片进行显示,对各个节点模块10进行智能控制,同时对数据进行存储、设置和修改。
结合图1,所述的主芯片12采用PIC16F73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通讯和控制,PIC16F73单片机将实时漏电流、实时用电流、实时电压、实时节点线路温度等各种用电参数进行采集和运算,并将数据通过串行通讯传送至显示控制中心模块20进行显示,同时接收显示控制中心模块20发出的控制命令并执行该命令。所述的开关电路14采用继电器,开关电路14还设有用于控制继电器K1吸合的手动按键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颇,未经邓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46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