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源组件及其照明装置和背光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14850.1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6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士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00;F21V19/00;F21V7/00;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源 组件 及其 照明 装置 背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源组件,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照明装置和背光模块的光源组件。
背景技术
点光源(point light source),例如发光二极管(LED)灯源相较于传统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具有可以利用局部控制开关的技术特征,因此能表现出更佳的明暗对比(contrast),此外,发光二极管灯源具有更宽广的色彩饱和度(color saturation),且发光二极管灯源可以更快速的切换开及关,如此应用在显示器的动态表现上可以降低残影的问题,再者,发光二极管灯源可较轻易实现显示器走向轻薄的时代潮流。
发光二极管灯源应用在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时,由于灯源与灯源之间有一个距离,且发光二极管具有高度的指向性,因此会造成灯源与灯源之间产生暗区,即所谓的萤火虫效应(hot spot),尤其是应用在侧边式背光模块(edge type backlight module)时此现象更为严重,如此现象造成画面辉度不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减少灯源之间的距离,但如此势必增加灯源的数目,不但会增加制造成本及显示器的重量,且会导致背光模块内的温度升高进而产生过热的问题。
业界另一种做法是于发光二极管灯源上方加装一个导光装置(例如透镜或反射装置),如图1所示,灯源10出光Ls后经由透镜11反射光线Lr以改变光线的行进路径,再于灯源两侧装设一反射板以进行第二次反射导正及扩散该光线进而降低亮度明暗不均的问题;但如此多加一个导光装置需增加制造成本,此外,多次反射的现象势必造成光源更多的能量损耗,因此可同时解决亮度明暗不均以及降低制造成本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乃业界所殷切期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缺点,提出一种光源组件及其照明装置和背光模块,可以解决点光源(point light source),例如发光二极管(LED)灯源所产生的辉度不均的问题,并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具有较佳的空间的自由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源组件,包括一具有至少二个表面的基座,至少二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和至少二个反射组件;发光二极管芯片分别设置在基座表面上;反射组件分别设置在基座表面相对侧,且反射组件与基座表面之间具有一夹角,夹角介于5°至85°之间。
一种应用本实用新型光源组件的照明装置,包括一基板,以及复数个设置在基板上光源组件。
一种应用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一照明装置和一反射膜;照明装置设置在导光板的周侧;反射膜设置在导光板的正下方。
一种应用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背光模块,包括一扩散板,一照明装置和一反射膜;照明装置设置在扩散板的下方;反射膜设置在照明装置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光源组件,反射组件为一平面或V型面。V型面具有一夹角,夹角介于95°至175°之间。基座可以具有二个表面,包含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互相平行,且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分别设置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基座可以具有三个表面,包含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且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上分别设置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基座还可以具有四个表面,包含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且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上分别设置一发光二极管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照明装置的排列方式包含直线排列、矩阵排列、交错排列、“口”状排列或不规则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点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灯源所产生的辉度不均的问题,并可以降低制造成本。传统的点光源中的灯源位置一般皆“平躺”设置在基板之上的一维空间,本实用新型的光源组件所设置的灯源位置并不局限在一维空间之中,具有较佳的空间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公知点光源使用状态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光源组件的一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图2b是图2a光源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源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光源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b是图4a光源组件的俯视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光源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b是图5a光源组件的俯视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6b是图6a照明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48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