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14905.9 | 申请日: | 2010-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8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卞立宪;卞永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卫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5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国兴 |
地址: | 364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结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由由盒体、正电极、负电极、盒盖和导电片组成的蓄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667679Y公开了这样一种蓄电池结构,其结构特点是:由盒体、正电极、负电极、盒盖和导电片组成,该盒体内部设有若干等分的区隔板,并于相邻的区隔板内部间隔设置正、负极的电极板,该盒盖两边设有对应的正、负极导电座,可供设置正、负极导电片,该区隔板设有高于盒体的凸出部,该凸出部设有供相邻正、负极电极板的正、负极相接的透孔,在盒盖内部设制对应的凹陷部,盒盖的凹陷部与盒体的凸出部吻合,盒体内部注入有电解液,由于该蓄电池电极板是垂直设置,负极与负极连接,正极与正极相连,呈并联连接,其电流路径也是垂直的,该蓄电池的大部分电流由电极板的上部产生,下部电流不断向上部扩散,因此,当该蓄电池充电时,上部电极板充电电压已达饱和电压,下部电极板还远没有充饱,当放电时,电极板下部电压迅速向上部充电,易导致电极板上部发热、变形,甚至引起电极板上的有效物质脱落,缩短寿命,又由于结构复杂、连接件多,其内阻较大,内损较大,另外,蓄电池在使用中是以电池组的形式组成,各个单体电池在蓄电池中由盒体内的塑料板隔离,由于塑料导热性能较差,所以,散热性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阻小,结构简单,散热性好的蓄电池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结构,由盒体、正电极、负电极、盒盖和导电片组成,在盒体的两恻部内分别设置有正电极和负电极,正电极通过导电片与外界连接,负电极通过导电片与外界连接,盒盖设置在盒体上方,所述盒体内注入有电解液,在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中间极板,中间极板下端安装在盒体内底部横截面呈正弦波状的槽内,中间极板上端安装在盒盖内上表面横截面呈正弦波状的槽内,在盒体的两恻部设置有便于已与正电极、负电极连接的导电片伸出的孔和多个散热孔。
中间极板由极板、正极和负极组成,在极板的一面设置有正极,在极板的另一面设置有负极。
采用这种结构后,由于中间极板之间无连线,电流为水平流向,内阻降为零,同时,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又由于输出端为平面,易与散热器连接,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结构的主剖视示意图。
图中:1.正电极 2.盒盖 3.中间极板 4.正极 5.负极 6.负电极 7.导电片 8.盒体 9.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结构,由盒体8、正电极1、负电极6、盒盖2和导电片7组成,在盒体8的两恻部内分别设置有正电极1和负电极6,正电极1通过导电片7与外界连接,负电极6通过导电片7与外界连接,盒盖2设置在盒体8上方,所述盒体8内注入有电解液,在正电极1和负电极6之间设置有若干个中间极板3,中间极板3下端安装在盒体8内底部横截面呈正弦波状的槽内,中间极板3上端安装在盒盖2内上表面横截面呈正弦波状的槽内,在盒体8的两恻部设置有便于已与正电极1、负电极6连接的导电片7伸出的孔和多个散热孔;中间极板3由极板9、正极4和负极5组成,在极板9的一面设置有正极4,在极板9的另一面设置有负极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卫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卫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49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展示地球自然景观的展览馆
- 下一篇:CMMB条件接收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