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冷台的辅助冷却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15578.9 | 申请日: | 2010-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3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陆云;武元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苏试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G12B1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22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冷 辅助 冷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力学试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水冷式电动振动试验台的辅助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振动试验台是一种对产品或部件进行振动模拟试验的设备,通过这样的试验可以评定一个产品的抗震性能,为考核该产品质量提供合理依据,因此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汽车、电子、通讯、家电和仪器仪表等行业。
电动振动台是利用电磁振动原理设计的,其结构主要由磁缸、励磁线圈、动圈、悬挂支承导向装置以及冷却装置等几部分组成;所述磁缸又由磁缸底、磁缸环、磁缸盖以及中心磁极构成,而动圈由动圈骨架和驱动线圈组成。基本工作原理为:放置在磁缸内的励磁线圈通入直流电产生恒定磁场,而在动圈的驱动线圈上通交变电流,该动圈置于恒定磁场中,由于交变电流与恒定磁场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出一随电流大小和方向变化而变化的激振力,推动动圈围绕振动中心来回振动。
电动振动台从冷却装置类型的角度,可分为强制风冷式和水冷式两种。因现普遍认为电动振台的主要发热部件就是励磁线圈和驱动线圈,故现强制风冷式电动振动台(简称风冷台)和水冷式电动振动台(简称水冷台)均是针对励磁线圈、驱动线圈进行冷却设计。风冷台是在台体中针对励磁线圈和驱动线圈设计冷却风道,进风口设于台体上部,出风口设在台体底部并采用风机负压抽吸。而现有水冷台是采用空心导线作为励磁线圈和驱动线圈,在空心导线的空腔以及冷却水管中通入循环冷却水强制冷却。因水冷台的冷却效率比风冷台高很多,故现对于推力50kN或以上的电动振动台多采用水冷台。但现有水冷台在大量级、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仍然发现台体内温升过高(台体内部温升达40~50℃)的情况,使台体的工作可靠性大大降低,在此情况下人们尝试加快冷却水的循环速度等方法提高冷却效果,均未获得有益效果。如何进一步提高水冷台的冷却效果,在大量级、长时间工作情况下控制台体内的温升,已成为本行业技术人员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台的辅助冷却结构,其目的是解决现有水冷台在大量级、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台体内部仍温升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冷台的辅助冷却结构,在该水冷台台体的下罩壳上开设进风口,且在该水冷台的磁缸底上绕周向均布开设多个第一通风口,由这些第一通风口连通下罩壳的内腔和下励磁线圈的放置空间;在该水冷台的磁缸环上绕周向均布开设多个第二通风口,由这些第二通风口连通下励磁线圈的放置空间和上励磁线圈的放置空间;在该水冷台的磁缸盖上绕周向均布开设多个第三通风口,由这些第三通风口连通上励磁线圈的放置空间和上罩壳的内腔;并在水冷台台体的上罩壳上开设出风口;
所述进风口的进风依次经第一通风口、下励磁线圈的放置空间后分为三路,其中第一路流经第二通风口,第二路流经动圈外侧与磁缸环间的间隙,第三路流经动圈内侧与中心磁极间的间隙,然后该三路汇合于上励磁线圈的放置空间、动圈上部空间和第三通风口的连通空间内,最后至出风口,以此形成从下至上的通风散热风道。
上述两个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水冷台”是双磁路结构,故有两个励磁线圈:上励磁线圈和下励磁线圈。所述“上励磁线圈的放置空间”是指磁缸上用于放置上励磁线圈的空间。所述“下励磁线圈的放置空间”是指磁缸上用于放置下励磁线圈的空间。
2、上述方案中,本水冷台的磁缸由磁缸底、磁缸环、磁缸盖以及中心磁极构成。
3、上述方案中,所述“上罩壳”是指电动振动台台体中罩于磁缸顶部的罩壳,它的作用是用于遮挡住悬挂系统、消磁线圈等。所述“下罩壳”是指电动振动台台体中罩于磁缸底部的罩壳,它的作用是将磁缸底部和中心的动图支撑系统遮盖。
4、上述方案中,所述“励磁线圈的放置空间、动圈上部空间和第三通风口的连通空间内”是指相互本身连通的励磁线圈的放置空间、动圈上部空间和第三通风口这三个空间的总合空间。所述“动圈上部空间”是指动圈上在其工作台面以下的各肋板之间的空间。
5、上述方案中,所述进风口处、第一通风口处或/和出风口处设置辅助风扇,以加快空气流通,增强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苏试试验仪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苏试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55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高压开关操作机构特性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直线标准测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