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柱形桩腿自升式钻井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16149.3 | 申请日: | 2010-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0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郭洪升;刘忠彦;孙培东;尹会存;朱玉江;王聚英;苏德安;康荣玉;路继臣;郑庆涛;蔡德军;代树纲;朱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7/04 | 分类号: | E02B17/04;E02B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泽云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柱形 钻井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圆柱形桩腿自升式钻井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浅海钻井平台一般采用的是液压升降方式和井口槽式钻井,功能比较单一,工作效率不高,增大了作业成本。难以满足目前浅海区域油田的勘探开发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钻井平台的升降方式工作效率低、不适合浅海油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形桩腿自升式钻井平台,该圆柱形桩腿自升式钻井平台具有升降方便、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柱形桩腿自升式钻井平台,包括桩腿、平台主体,所述的桩腿两侧有对称布置的齿条,齿条与置于平台主体上的齿轮配合。
所述的桩腿有3个,所述的齿轮为上下排列的2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所述的桩腿两侧有齿条,并且齿条与置于平台主体上的齿轮配合,桩腿固定后,齿轮转动即沿齿条升降,从而带动平台主体升降。该升降方式效率高,动作灵活,升降方便,尤其适合浅海油田作业范围为水深5~40米,7000m(φ114mm钻杆)深度内的石油钻探作业。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横移底座,2-井架,3-悬臂梁,4-桩腿,5-齿轮,6-齿条,7-吊机,8-燃烧臂,9-主甲板,10-生活楼,11-直升机平台,12-平台主体,13-桩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所示,一种圆柱形桩腿自升式钻井平台,包括桩腿4、平台主体12,桩腿4下端设有桩靴13,拖航时桩靴12完全收回平台体内,所述的桩腿4两侧有对称布置的齿条6,齿条6与置于平台主体12上的齿轮5配合,该钻井平台上所述的桩腿4有3个,呈三角形布置,为了使提升的效率更高,每个齿条6所对应的齿轮5可以为上下排列的2个,即平台主体12上共有12个齿轮5。桩腿4固定后,齿轮5转动即可沿齿条6上下升降,从而带动平台主体12沿桩腿4升降;拖航时,平台主体12上下不动,齿轮5转动,带动齿条6从而带动桩腿4上升,使桩腿4上升到一定位置,然后拖航到新的位置,再转动齿轮5使桩腿4下降进行固定。
平台主体12的主甲板上划分为三个区:船艏生活区,船舯设备区,船艉钻井区。在平台主体12的船艉钻井区一端有悬臂梁3,井架2通过底座安装在纵向移动的悬臂梁3上,在悬臂梁3上有横向移动的横移底座;船舯为辅助钻杆堆场和固控系统,吊机7和燃烧臂8位于主甲板9上平台主体12左右两侧;平台主体12艏部生活区有直升机平台11、生活楼10和工程房等。
平台拖航到达作业井位后,先将桩腿4下降至海底,然后提升平台主体12离开海面0.5~1米的距离,进行预压。预压后进一步提升平台主体12到离开海面一定的高度,以避开波浪对平台主体12底部的冲击,最后通过悬臂梁3的移动,将钻井设备伸出主船体外进行钻探作业,一次就位可钻井20口(2米井距)。钻井完成平台离开井位时,先将悬臂梁3收回到拖航位置,然后把平台主体12下降到水面,利用水的浮力对平台主体12的支持把桩腿4从海底拔出,提升桩腿4到拖航位置,然后拖航到新的井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61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挖掘机及其液压泵
- 下一篇:悬挂式桥涵养护工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