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烧充分的嵌入式燃气炉具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16297.5 | 申请日: | 2010-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3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发明(设计)人: | 郑本瑞;李传伍;胡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本瑞 |
主分类号: | F24C3/04 | 分类号: | F24C3/04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 44216 | 代理人: | 刘卉;曾忠群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烧 充分 嵌入式 燃气 炉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具,特别是一种燃烧充分的嵌入式燃气炉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燃气炉在燃气燃烧时必须有充足的氧气(空气)混合,否则因燃烧不充分所产生的有害烟气(一氧化碳)就会超标而造成环境的污染和降低热效率。目前市面上的嵌入式燃气炉具款式多种多样。但由于其炉体内的内、外混气室上均只连接有一根引射管,以致造成内、外混气室内的燃气不能与空气充分混合而产生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可使燃气完全充分地预混燃烧的使用环保、热效率高的燃烧充分的嵌入式燃气炉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燃烧充分的嵌入式燃气炉具,包括炉具面壳、炉体、红外线辐射板,其中所述炉体包括炉头、设置于所述炉头内的内、外环形混气室及与所述炉头连接的炉底座、装置于所述炉底座底部的可横向进气的引射管,其特点是所述外混气室的底部设有至少两条竖向引射管,所述炉底座内对应所述各竖向引射管的下方位置相应地设有可将所述引射管内的气体引射到竖向引射管内的气体引接管,且所述炉头与炉底座的连接处设有可为引射到所述竖向引射管内燃气提供空气预混的进气通道。
上述竖向引射管的具体根数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来定,一般采用在上述外混气室的底部环设置八条呈对称设置的竖向引射管。为使进入内混气室的燃气同样能有足够的空气预混合,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在上述内混气室的底部设有两条呈对称设置的竖向引射管,上述炉底座上对应所述各竖向引射管的下方位置相应地设有可将所述引射管内的气体引射到竖向引射管内的气体引接管。为使各混气室内的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均匀,上述各竖向引射管的顶端延伸置上述混气室内,且各竖向引射管的延伸端开有侧出气口。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炉头的外混气室底部设置至少两条竖向引射管和在炉底座内相应地设置气体引接管及在炉头与炉底座的连接处设置可为引射到竖向引射管内燃气提供空气预混的进气通道的结构,使得通过气体喷嘴进入炉体内的燃气,不仅可在经过炉底座下的横向引射管时能吸入一次预混空气,而且还可在从横向引射管引接到混气室底部的竖向引射管时能再次吸入预混空气,从而使引射到混气室内的燃气在燃烧时能与空气充分混合,因此其燃烧充分、使用环保、热效率高,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燃气炉燃烧不充分、易造成环境污染及热效率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且使用时燃烧充分、热效率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家庭及餐饮场所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局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燃烧充分的嵌入式燃气炉具,包括炉具面壳1、炉体、红外线辐射板4,其中所述炉体包括炉头2、设置于所述炉头2内的内、外环形混气室22、21及与所述炉头2连接的炉底座3、装置于所述炉底座3底部的可横向进气的引射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混气室21的底部设有至少两条竖向引射管7,所述炉底座3内对应所述各竖向引射管7的下方位置相应地设有可将所述引射管6内的气体引射到竖向引射管7内的气体引接管31,且所述炉头2与炉底座3的连接处设有可为引射到所述竖向引射管7内燃气提供空气预混的进气通道5。使得通过气体喷嘴进入炉体内的燃气,不仅可在经过炉底座3下的横向引射管6时能吸入一次预混空气,而且还可在从横向引射管6引接到混气室21底部的竖向引射管7时能再次吸入预混空气,也就是说其燃气在引射的过程中既可从炉具底部吸入一次空气,又可通过上述进气通道5从炉面上部引进空气而为其提供二次空气预混,从而使引射到混气室21内的燃气在燃烧时能与空气充分混合,因此其燃烧充分、使用环保、热效率高,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燃气炉燃烧不充分、易造成环境污染及热效率低等问题。上述竖向引射管的具体根数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来定,为使其燃烧更充分,一般采用在上述外混气室21的底部环设有八条呈对称设置的竖向引射管7。上述内混气室22的底部设有两条呈对称设置的竖向引射管8,上述炉底座3内对应所述各竖向引射管8的下方位置相应地设有可将所述引射管6内的气体引射到竖向引射管8内的气体引接管33。为使各混气室21、22内的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均匀,上述各竖向引射管7、 8的顶端延伸置上述混气室21、22内,且各竖向引射管7、8的延伸端开有侧出气口71、81。如图3-图4所示,上述装置于炉底座3上的引射管6包括一弯折成问号形的弯引射管61和“十”字引射管62,上述各气体引接管31、33对应设置于所述两引射管61、62的上方并与引射管61、62连通。上述炉底座3上端部的外壁上设有可与上述炉具面壳1配合装置的扣边32,上述炉头2底部对应所述扣边32的位置设有至少两个支撑脚23,上述炉头2的底部间隙配合地套置于上述炉底座3内、并通过所述支撑脚23支撑于扣边32上而使两者连接处的空隙形成上述进气通道5。该进气通道5包括炉头2和炉底座3两侧壁之间的进气空隙、气体引接管31、33与相应竖向引射管7、8之间的间隙。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且使用时燃烧充分、使用环保、热效率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家庭及餐饮场所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本瑞,未经郑本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62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段控制的新型空调系统
- 下一篇: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LED灯管电源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