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置椭圆运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17119.4 | 申请日: | 2010-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1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游朝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盈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22/04 | 分类号: | A63B22/04;A63B23/04;A63B23/08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55 | 代理人: | 万翌春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火***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置 椭圆 运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械,尤其是一种前置椭圆运动机,该前置椭圆运动机能使使用者沿着预先确定的椭圆路径来移动他的脚,模仿自然的膝部运动和踝部运动。
(二)背景技术
现有的椭圆运动机试图模仿自然的膝部运动和踝部运动,但未能提供精确的模仿。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符合人体工学的前置椭圆运动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前置椭圆运动机,包括一主架、一阻尼器、一连杆机构、二踏杆、二第一连杆和二摆杆,二摆杆枢设在主架中部的立柱上,各摆杆的上端为手持部,各第一连杆的前端分别与对应的一摆杆的下端枢接,各第一连杆的后端分别与对应的一踏杆的中段枢接,各踏杆的后端分别设有一脚踏部,各踏杆上、靠近脚踏部之处分别设有一滚轮组,主架的后部设有可供滚轮组行走的导轨,其特征在于:连杆机构包括一第一曲轴、一第二曲轴、二第二连杆和二第三连杆,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分别枢设在主架的前部,第一曲轴或第二曲轴通过一带传动机构连接阻尼器,第一曲轴与第二曲轴之间通过一同步机构保持同步转动,第一曲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曲柄,二第一曲柄都沿第一曲轴的径向延伸且相互反向,第二曲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二曲柄,二第二曲柄都沿第二曲轴的径向延伸且相互反向,第一曲柄与第二曲柄平行,各第二曲柄的转动端分别与对应的一第二连杆的一端枢接,各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三连杆的一端枢接,各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踏杆的前端枢接,各第一曲柄的转动端与第三连杆的中段枢接。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作进一步改进。
同步机构为链传动机构或带传动机构,传动比为1。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能把脚和手的运动结合成一种更自然更协调的运动,能有效减少运动伤害,提升运动时的舒适性及顺畅度。
(四)附图说明
图1、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两个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3、4、5、6、7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右视图和后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前置椭圆运动机,包括一主架1、一阻尼器、一连杆机构、二踏杆6、二第一连杆8和二摆杆9,二摆杆9枢设在主架1中部的立柱18上,各摆杆9的上端为手持部,各第一连杆8的前端分别与对应的一摆杆9的下端枢接,各第一连杆8的后端分别与对应的一踏杆6的中段枢接,各踏杆6的后端分别设有一脚踏部16,各踏杆6上、靠近脚踏部16之处分别设有一滚轮组17,主架1的后部设有可供滚轮组17行走的导轨7,连杆机构包括一第一曲轴19、一第二曲轴20、二第二连杆5和二第三连杆4,第一曲轴19和第二曲轴20分别枢设在主架1的前部,第一曲轴19通过一带传动机构连接阻尼器,第一曲轴19与第二曲轴20之间通过一同步机构保持同步转动,第一曲轴19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曲柄2,二第一曲柄2都沿第一曲轴19的径向延伸且相互反向,第二曲轴2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二曲柄3,二第二曲柄3都沿第二曲轴20的径向延伸且相互反向,第一曲柄2与第二曲柄3平行,各第二曲柄3的转动端分别与对应的一第二连杆5的一端枢接,各第二连杆5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三连杆4的一端枢接,各第三连杆4的另一端与对应的踏杆6的前端枢接,各第一曲柄2的转动端与第三连杆4的中段枢接。
同步机构为链传动机构,传动比为1。链传动机构包括一链条14和两链轮,一链轮固定在第一曲轴19上,另一链轮11固定在第二曲轴20上。
带传动机构包括带轮10、带13和惰轮15,带轮10固定在第一曲轴19上。阻尼器包括飞轮12。
同步机构可使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的角速度相同。该同步机构还可以是:在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之间枢接一连杆,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同样可以达到同步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盈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盈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71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