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耳机线缠绕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17347.1 | 申请日: | 201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5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吕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海龙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61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机线 缠绕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止线缠绕的一种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耳机线缠绕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耳机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不管是人们的学习、娱乐,尤其是公共场合下的学习和娱乐,人们一定要使用耳机的。然而,经常应用耳机的人们也有他们的烦恼,例如,耳机线的缠绕常常给应用带来不便。固然,也有发明者就此问题的解决推出了自己的发明,但是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方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给人们提供一种不再出现缠绕的耳机线。本发明采用滑轮组、弹簧回位、滑槽定向等结构方式,经检索,未发现有雷同结构的发明。
发明内容
一种防耳机线缠绕的装置,它是由耳机线、上组定滑轮、上桶体、下桶体、下组定滑轮、定位螺钉、压缩弹簧构成;
上桶体的横截面呈长方形状,在上桶体的内上壁固焊有上组定滑轮、上壁设有穿线的通孔、桶体的外侧壁设有轴向的滑槽、桶体的内侧壁设有挡凸;
下桶体的横截面呈长方形状,在下桶体的内下壁上固焊有下组定滑轮和设有出线的通孔,其外侧壁设有螺纹通孔;上桶体呈动配合状的套在下桶体内;
其横截面呈长方形的压缩弹簧置于下桶体内、且由上桶体触压在压缩弹簧其上;耳机线自穿线的通孔进入上桶体,并依次连续的将耳机线经下组定滑轮、上组定滑轮的反复弯置,而后由下桶体出线的通孔伸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效的防止耳机线的缠绕,为人们应用耳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桶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桶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压缩弹簧结构示意图。
各图中,1、耳机线,2、上组定滑轮,3、上桶体,31、通孔,
32、挡凸,33、滑槽,4、下桶体,41、通孔,42、螺纹通孔,
5、下组定滑轮,6、定位螺钉,7、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由耳机线(1)、上组定滑轮(2)、上桶体(3)、下桶体(4)、下组定滑轮(5)、定位螺钉(6)、压缩弹簧(7)构成;上桶体(3)呈动配合状的套置在下桶体(4)内,并触压在压缩弹簧(7)上;定位螺钉(6)与下桶体(4)其螺纹通孔(42)呈旋配状,这时进入滑槽(33)的定位螺钉(6)承担两个方面的作用:
其一,当它被旋紧时,即可固定上桶体(3)与下桶体(4)间的套置位置,也就定位了上组定滑轮(2)与下组定滑轮(5)间的距离;
其二,当它未旋紧时,处于滑槽(33)内的它又保证了上桶体(3)与下桶体(4)间滑动的定向。
耳机线(1)自穿线的通孔(31)进入上桶体(3),并依次连续的将耳机线(1)经由下组定滑轮(5)、上组定滑轮(2)的反复弯置后,由下桶体(4)出线的通孔(41)伸出;由于上桶体(3)的内壁设有挡凸(32),所以置于上、下桶体构成的空间内的耳机线(1)不会出现相互间的触碰。
当耳机线(1)需要缩进上桶体(3)和下桶体(4)构成的空间内时,人们只需要将定位螺钉(6)旋松即可。因在压缩弹簧(7)其恢复力的作用下,上、下组定滑轮间的距离被拉长,为此耳机线(1)被收进由上桶体(3)和下桶体(4)构成的加长了的空间内。
若耳机线(1)其外伸的长度需要加长时,可人为的拉动耳机线(1)其下部的外出端。在拉力的作用下,其一,上、下组定滑轮间的距离被缩短;其二,压缩弹簧(7)被进一步压缩。待耳机线(1)其外伸的长度确定后,人们将定位螺钉(6)旋紧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海龙,未经吕海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73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升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麦克风的结构改良